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2013-06-22 21:54:08)
标签:

小班区域活动

观察记录

教育

分类: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时间:2012.9.12

区角名:娃娃家

 

班级:中二班


“耶,今天我当爸爸,你们都要听我的。”区域角的活动刚开始,就听到娃娃家里,琨琨传出来的声音。只见他灵活地在娃娃家里把东西搬来整去,不亦乐乎,嘴里不时地对其他幼儿下口令:“你们赶快去做好,我来给你们做好吃的。”“诶,这个你别动,我来,我来!”看他这副爸爸的样子做的真够像样的。可是,其他小朋友也有想做的事情,斌斌想去拿“零花钱”买点东西,“爸爸”赶忙上去拦住说“你不许动,这是我的,只有我给你才行。”

 

琨琨,性格热情开朗,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生活经验丰富,是个聪明的男孩。他在娃娃家里选择“爸爸”这一角色,是他勇于展现自己的表现,喜欢做个“领导者”。但是,他有个缺点,好胜心强,容易着急。活动中,他表现出了较强的占有欲,这是中班幼儿常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幼儿,使幼儿理解并懂得公共物品要大家一起用,如果是你的,也要礼貌地对别人说清楚,而不是用一直急躁的方式索取。

 

 

 

 

 

 

 

时间:2012.9.12

区角名:娃娃家

 

班级:中二班


娃娃家里,小朋友们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的做菜,有的在“看电视”。突然,有个声音冒出来“呀,宝宝生病了,我带你去看医生。”说着,这声音的主人馨怡提上一个袋子就拉着扮演宝宝的小朋友走出了娃娃家,去教室旁边绕了一圈,一边说:“宝宝乖,姐姐给你买了药,等下回家给你吃了你就好了。”

馨怡小朋友平时活泼可爱,也常常会关心照顾身边的小伙伴。在本次区角活动中,她用姐姐这一角色来照顾小宝宝,表达了一种亲社会行为,同时这也是她生活经验的创造性的表现。娃娃家的活动是反应幼儿生活经验的,锻炼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师对幼儿积极的表现要加以肯定,激发幼儿更多的创造性游戏。

 

 

 

 

时间: 10.12

 

区角名:建构区

 

班级:中二班


今天我们的建构区里有个任务,要求小朋友们用雪花片拼搭马路上的东西。我正在巡视孩子们的表现,这时,睿睿跑到了我的跟前,笑着对我说“吴老师,你瞧,这是我拼的超级战车。”他似乎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的确,这是个手特别巧的男孩子,看着他的作品,结构精细,造型神似战车,我不禁感叹“要是让我搭,还不定比他好呢”。于是,我马上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睿睿的小手真巧,把它放在马路上,其它的车可都比不上了。”。“是啊,超级战车很厉害的,可以开的很快很快。”。“开的这么快,会不会撞到其它车呢?”。“这个,那我得让它稍微慢点,撞到别人可糟糕啦。”。我笑着点点头,睿睿也害羞地笑了笑,然后跑开又去琢磨起他的第二辆超级战车了。

 

    有的孩子想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特别强,常常能做出有别于他人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地方。孩子们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要保护和保持,但是在这个能力背后,老师还要看到他对生活的态度。案例中的睿睿他的动手能力是突出的,但将它的想法放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相对的出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纠正他的想法,给他一个合理的回应,让他自觉地感知生活中的基本道理。

 

 

 

 

 

 


时间: 10.12

 

区角名:图书角

 

班级:中二班


最近,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走迷宫的图书放在图书角,成了孩子们看书时争抢的香饽饽。这一次也不例外,孩子们一来到图书角,就抢着去拿走迷宫书。因为太着急,还把一个小朋友给挤倒了。回到座位上后,四五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大声喊着:这个书是我的,给我看,给我看!我循声而去,只见好好的一本书眼看要被扯破了。我又好气又好笑,赶紧过去给他们支招。“小朋友们,大家都很想看这本书,但是书只有一本,我们却有5个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都看到呢?”。小家伙静了下来,有个声音冒出来“好吧,那我们一起看吧。”。“一起看了你们又说自己看不到,这样吧,每个人轮着看一次,你们商量好,谁第一个看,接下来是谁。一个接着一个轮,这样不是谁都看到了,谁都可以玩走迷宫了吗?”

“恩,这个方法不错。好吧,那我先来吧,接下来就是你,再接下来是你。。。”看着他们安分地看起书来,我欣慰地笑了。

    “走迷宫”是我班幼儿特别喜欢看的一种图书,既锻炼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又是同伴交流的一个好渠道。但是,中班幼儿的分享心理还不成熟,尽管不是自己的东西,也喜欢将其占为己有。案例中的孩子面对一本迷宫书,谁都想要,却没有好办法解决归属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出面给他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他们生活经验的一种提升,帮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静下来去想合适的办法解决,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时间:2012.11.14

区角名:娃娃家

 

班级:中二班


小朋友们正在自己的区角里各自忙碌着,这时,娃娃家的孩子们要去小吃铺啦。只见张迁怡大步走到小吃铺,喊了一声:“老板,我来吃点心了。”就直接走进了店铺。老板和服务员们正忙活着自己的事儿,压根没听到。于是,我走上前,对迁怡说:你还没跟老板打过招呼就坐在了这里,他们都不知道,快去柜台吧。谁知,他一到柜台又什么都不说,随手拿了碗饺子又进去了。这下,我可要找服务员们谈话了:宝贝,你们看到有客人进去了吗?他们进门之前,可要先问问顾客想吃什么,要多少,付了钱才能进去哦。听了我的提醒,眼疾手快的宣萱赶忙把迁怡请出了他们的铺子,重新询问他需要吃什么点心。

 

中班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已有相对的提升,然而,特定环境中的语言交流和表达,仍然是比较欠缺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及时发现这个问题,自然地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幼儿正确处理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时间:2012.11.14

区角名:益智区

 

班级:中二班


最近,我们在益智区又投放了新的操作玩具“造房子”。有几个孩子正在玩,我走上前一看,孩子们遇到新玩具,只是随意地摆弄,还不清楚具体的玩法。这个时候,该我出马了。我也像个小孩似的问道:诶,这个房子要怎么造呢?它前面画的颜色是什么意思啊?几个小家伙听了我的话,愣了会,巧巧说:是不是让我们造几层楼呢?璐璐接过话也说道:按着这个颜色造上去的吧?“要不你们按照这个方法试一下吧,哪一层造哪个颜色的房子。孩子们立马动起手来。有的孩子面对一排的颜色,还有点转不过弯来。但是在我和旁边小朋友的提醒下,还是找对了正确的颜色。“呵呵,我的房子造好了,真漂亮,我还要造。”

这个新的操作玩具,是教师利用废弃的水彩笔盖头制作的。目的在于让幼儿根据笔盖的颜色和排列的数量拼搭高楼。笔盖的鲜艳色彩足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加之新颖的玩法,让幼儿的探索欲十足。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新材料投放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告知玩法,而是让幼儿先探索,再适时地提醒和引导,让幼儿发现探索和操作的乐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就感。

 

 

 

 

 

时间:2012.12.12

区角名:多多超市

 

班级:中二班


“卖东西啦,卖东西啦!”区域角活动开始了,分配到多多超市的几个小朋友,戴着入取卡,迫不及待地扮演起了自己的角色。宁宁和琨琨在超市柜台前大声地吆喝着,萱萱和睿睿则在无意识地摆弄着货架上的物品。而这个时候,其它区角的孩子也正沉浸在自己的区角活动中,这一声声的吆喝没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我突然灵光一闪,走到他们跟前,疑惑地说:“诶,超市老板,你们的物品放的太里面了,我都看不到想买的东西了。”小家伙们听到后,把身子挪了挪,打算给我看他们的货品。我又带疑惑地说:“恩,如果你们的货品放的前面些,让我一下子就可以看到那就好了。”这时,琨琨像是想到了什么,转过身去,把货架上的一些物品搬了出来,摆放在了前面的柜台上。宁宁看到后,也转身去搬了。琨琨一边放,一边念念有词:“我们把东西放在这里,他们就马上看到了。哈哈。”

“卖东西咯,卖东西咯!”“老板”和“服务员”的叫卖声又响起来了,这时,娃娃家的孩子们刚好过来,看着眼前整齐罗列的物品,一一说出了自己要买的东西,超市人员也是处理的有板有眼。

进入超市的幼儿职责是招揽顾客、买卖物品、整理货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完成一笔笔“生意”。然而,如何吸引顾客购买自己家的物品,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次活动中,我无意中发现,我们的超市构造较小,而且物品都摆放在里面的货架,外面的顾客又进不去,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方便。在我的提醒下,游戏中的幼儿能及时领悟,将里面的物品往外移,视线转到外面之后,更有利于超市人员和顾客的交流,以及物品买卖。并且,幼儿还能在此过程中学习物品的排列顺序、一举两得。

教师在此处没有直接告知幼儿方法,而是在看似自然的交谈中,间接性地引导幼儿思考,给予幼儿启发,充分发挥了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时间:2012.12.12

区角名:益智区

 

班级:中二班


区域活动即将开始,老师又要分配幼儿进区了。我班幼儿最大的兴趣是生活区的区角,如“娃娃家”、“多多超市”、“小吃铺”每一次都有较高的参与率。这一次又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我了解我们的孩子,只要我说出这个区角有利的地方,他们的想法一定会有转变。

于是,这一次分配区域名额前,我先为益智区打了打广告,预备吸引部分幼儿。我绕尤其是地说:今天有哪些小朋友想去益智区的呢?现在没几个幼儿举手。我进一步引诱:“益智区里有各种造型的拼图,我们进去了不但能看到很多卡通人物,而且会让小朋友变成拼图小能手,超级聪明呢!人家肯定都羡慕死了。”说了这一番话,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的小手一个个举得老高,嘴里还着急地喊着“我,吴老师我要去!”生怕我不叫他。

于是我乘热打铁,叫了一组幼儿去益智区。

在巡视过程中,我重点观察了益智区的幼儿,每个人都拼的很认真。斌斌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平时在操作方面速度较慢的他,这一次竟然很投入,并且比其他幼儿的速度还快。他拿着拼好的图,拉着我的衣服说:“吴老师你瞧,我已经拼完了。”我很高兴,马上给予他回应:“斌斌的小手很能干,老师说的没错吧,拼图能让你变很聪明呢!”他难为情地转过身去,还在捣鼓手中的拼图。我鼓励他说:“你瞧,这边还有呢,你是不是还能再拼出第二幅呢?”他用力点点头,继续了第二个作品。

鼓励和赞美在教育中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见缝插针,化腐朽为神奇。有时候,不被幼儿重视的事物能在老师的智慧引导下,成为热门。当然,一个平时不被注意、能力平平的幼儿,也能在老师的赞美中有所启发、收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