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2015-06-03 16:51:09)
标签:
美食 |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鉴定给出的待测液中是否含有相关有机物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三、材料用具
1.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匀浆,鸡蛋清(稀释10倍后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葡萄糖溶液,食用油等。
2.用具:滴管,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等。
3.试剂
(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2)苏丹Ⅲ染液称取0.1 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使用。
苏丹Ⅳ染液称取0.1 g苏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3)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10 g NaOH加水至100 mL)。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1 g CuSO4加水至100 mL)。
(4)此外还有碘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家知道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哪些含可溶性还原性糖多、哪些含蛋白质多吗?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做实验亲自检测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 °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④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还原糖含量较高,可见溶液的变化为:浅蓝色→绿色→棕黄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或者苏丹Ⅳ染液,观察不同生物组织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①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
选材: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如果用苏丹Ⅳ染液,染色1 min)。
清洗: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盖片: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低倍镜下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在视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 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
③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观察到待测组织样液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依据课前预习,指导各小组针对本组的探究问题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材料的选择、实验仪器的配备、对照组的设计等。
3.指导各小组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开展实验;在此过程中应该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实验操作、强调规范性;并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
4.组织各实验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5.反思评价。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反思。
五、板书设计
2.1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4、结果与结论:
六、教学反思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为提高实验效果,应精心选择含糖最高,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选好实验材料是成功的关键。本实验的有机物的鉴定均依据特定的颜色反应,所以在试验中应特别要求学生观察鉴定试剂加入前后的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