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测定
标签:
股票 |
一、考点搜索
l
①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②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指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③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解决实验问题
④明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
二、基础回扣
1.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既能进行出芽生殖又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
【答案】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
2.种群数量的变化
3.血球计数板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它的规格有两种,一种叫16×25型,另一种叫25×16型。以16×25型为例,在血球计数板的中央有两个平面台,每个平面台各有一个含9个大格的方格网,
中央大格叫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即0.1mm3中的总菌数)的总菌数A/5×(25×B);故1mL菌液中的总菌数为A/5×(25×10×1000×B)=50000AB(个)。
【答案】大方格
三、自主建构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原理:
①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CO2和H2O,无氧时产生CO2和酒精;
②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③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计数前,还应有哪些步骤?需注意些什么?
(6)针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试写出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
【注意事项】
①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至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
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③结果的记录要用记录表;
④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拓展】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在封闭环境中,由于没有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种群的数量变化与“S”型曲线相比多了一个衰亡期。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酵母菌,“恒定容积”的含义就是“物质资源有限、生存空间有限”,所以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必然会由于物质的消耗、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减少。
1.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L。现将l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http://img.blog.163.com/photo/H_XOa4sirI91ASSg2qYzYg==/1986368910648317245.jpg
【解析】因为每个小格的菌体数=440/80=5.5,体积是0.1mm3/400,所以单位体积酵母细胞=每小格平均菌体数4×106×稀释倍数=5.5×4×106×10=2.2×108个。可采用重复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以减少误差。(说明:mm3指立方毫米;106、108分别指10的6次方和8次方)
2.探究在有限的养分中和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材料用具:酵母菌母液、蒸馏水、无菌水、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1mol/L硫酸溶液、烧杯、试管、滴管、量杯、漏斗、1mL刻度吸管、标签、玻璃棒、酒精灯、pH试纸、天平、计数板、恒温箱、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http://img.blog.163.com/photo/nWI0wDfNbZfUTNYkeRUErQ==/2575777511880346954.jpg
②用显微镜定期测酵母菌数日,结果仅A管中第3天开始个体数目迅速增加,第5天开始A管中个体数目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结束。请将A、B、C三组预期结果的走势图绘制在坐标系中。
③培养的酵母菌种增长曲线是否呈“S”型?为什么?
【答案】(一)(2)灭菌
(二)
①温度和营养物质以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http://img.blog.163.com/photo/4qDT94vvu7OBiWKQdhuCrA==/5083438079395438606.jpg
3.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它也是常用的实验材料。根据所 学知识回答:
http://img.blog.163.com/photo/04Gw8-fe4jitHOjIhzJjlg==/3955004897762615130.jpg
②甲实验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中培养酵母菌,每日定时测定菌体数量(万个/毫升)的所得结果:
http://img.blog.163.com/photo/-5phGdHuYNg0NjMVlfaWeA==/4297841419396122766.jpg
②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建立该数学模型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
(3)有人采用下列方法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将500个红细胞与5毫升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http://img.blog.163.com/photo/0sXrI43yzwBKt2aQMqJL4A==/1170091478187401652.jpg
【答案】
(1)①呼吸方式(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或细胞呼吸产物)②除去空气中的C02(避免空气中的C0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③先消耗瓶中的氧气,保证以后实验的无氧条件(2)①见下图(3分)
http://img.blog.163.com/photo/R9AWOD5UM_7MZAGa37UDaA==/919860223891631212.jpg
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解析】滴加酵母菌培养液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边远多于的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答案:C。
6.[2013·广西南宁调研]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显微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 mm3。某同学操作时将l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1)在实验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
①
②
③
(2)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
(4)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 5个中格共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后有酵母茵
【解析】400个小室容纳0.1mm3液体,则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相当于稀释100倍,图示a、b、c、d、e 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48个,则平均每个中格的酵母菌数目为48/5,一个计数室共有25个中格,则一个计数室共有酵母菌数目为240个。由于稀释100倍计数,因此0.1mm3培养液中实际酵母菌数目是240×100=2.4×104个,换算成1mL则有2.4×108个。
【答案】(1)①应将酵母菌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②应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③应连续7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7.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答案】(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1×108
【解析】(1)由图1、图2可知,PH改变后绿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不大,其次是蓝藻。由图2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利用CO2能力最强。
(2)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大量吸收CO2,代谢过程产生一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
(3)①由于藻类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在取样后到计数这段时间内可能完成增殖,从而影响计数结果,因此取样后向样液中加入固定液来杀死细胞,维持藻类细胞数目不变;
②由于样液藻类细胞的密度比较高,稀释后方便计数;
③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4个酵母菌。计数区有25个中方格,共计有酵母菌4×25=100个。计数区体积为1mm×1mm×0.1mm=0.1mm3=0.1×10-3 mL,换算成1mL,则有酵母菌100×104个,再乘以稀释倍数100,结果为108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