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寿山下明皇冢十三陵墓总神道

标签:
大千世界 |
分类: 摄影 |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是我国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始建于公元一四零九年至一六四四年明朝灭亡,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先后建造了十三座皇帝陵墓。
整个天寿山陵区,共葬有明朝皇帝十三位。即: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除皇帝陵外,还葬有明朝妃子园寝七座,太监墓一座,以及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形成了体系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不仅在我国,甚至在世界,都实属罕见。具有超高的历史价值和厚重的文物价值。
十三陵神道,是我国明朝定都北京后第一位皇帝朱棣的长陵神道,而后来陆续建造的皇帝陵墓神道均与此道相同,故被称为十三陵总神道。总神道的前导部分,由大红门、三空桥、石刻牌坊、石像生、龙凤门、神功圣德碑亭等一系列墓仪设施组成。尤其是石牌坊,位于总神道起点,用白石雕刻而成,是我国现存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牌坊系仿木结构,线条柔美流畅。石刻牌坊向北,依次是大红门和神功圣德碑亭,碑亭四面各辟券门,内竖神功圣德碑,碑为白石雕成,高八米,碑身刻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朱棣撰写的碑文。碑亭四角,各有汉白玉华表一座,表顶各有异兽一尊,每座华表上上都刻有四十一条龙。碑亭的北面,整齐排列着长达八百多米的石望柱和石人、石兽。石人十二尊,为将军、文臣和勋臣。石兽依次为石象、石马、石狮、獬豸、骆驼、麒麟。
清明后的十三陵总神道,经过几场春雨的洗浴,整个神道,非常干净,空气清新,垂柳成阴,绿草青茵,石人石兽,焕然一新。近八公里的神道走下来,一路微风抚面,全身轻松自如,呼吸特别顺畅,似乎有神相助。一九六一年,明十三陵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三陵总神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还被国家评定为5A级旅游风景区。
前一篇:千年华夏圣贤古训警句名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