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书货殖传后 方苞

(2013-01-31 08:53:31)
标签:

又书货殖传后

方苞

桐城派

桐城

文化

分类: 桐城派文选

又书货殖传后

方苞
时间:2010-02-05 15:14来源:桐城派研究会 
方苞的“义法”说是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的基础。“义法”的内容是什么?方苞在多篇文章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完整的解释出现于《又书货殖传后》一文。

   《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2,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3;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4。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是篇两举天下地域之凡5,而详略异焉。其前独举地物,是衣食之源,古帝王所因而利道之者也6。后乃备举山川境壤之支凑7,以及人民、谣俗、性质、作业8,则以汉兴,海内为一9,而商贾无所不通,非此不足以征万货之情10,审则宜类而施政教也11。两举庶民经业不凡12,而中别之。前所称农田树畜,乃本富也13;后所称贩鬻僦货14,则末富也。上能富国者,太公之教诲、管仲之整齐是也15;下能富家者,朱公、子赣、白圭是也16。计然则杂用富家之术以施于国17,故别言之,而不得侪于太公、管仲也18。然自白圭以上,皆各有方略,故以“能试所长”许之19;猗顿以下20,则商贾之事耳,故别言之,而不得侪于朱公、子赣、白圭也。是篇大义,与《平准》相表里21,而前后措注22,又各有所当如此。是之谓“言有序”,所以至赜而不可恶也23
    夫纪事之文,成体者莫如左氏24,又其后,则昌黎韩子,然其义法皆显然可寻,惟太史公《礼》、《乐》、《封禅》三书25,及《货殖》、《儒林传》,则于其言之乱杂而无章者寓焉26,岂所谓“定哀之际多微辞”者邪27?
    

  【注释】

1货殖传:即《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货殖意为经商,语出《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货殖列传》记叙了春秋末年至西汉初年的富商大贾范蠡、子贡等人的事迹以及各地的经济资源、生产情况。
2“春秋”二句:意指孔子著《春秋》制定的作文“义法”,是司马迁首先指出来的。方苞提出这一见解的依据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原文为:“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公之获麟,约其文辞,治其繁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但实际上此处所谓“义法”,乃指“仪法”,是准则的意思,并没有方苞所谓的文义、文法之意。
3“言有物”:出于《易?家人卦》象辞:“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意即君子说话,能够言之有物;君子做事,能够持之以恒。
4“言有序”:出于《易?艮卦》象辞:“言有序,悔亡”。
5是:此,这。凡:概况。
6因:顺着。利道:引导。“道”通“导”。
7支凑:物资的出产汇聚。
8性质:人或事物本身具有的能力或作用。作业:生产。
9海内为一:天下统一。
10征:表明。
11审:清楚。类:分别不同的情况。
12庶:众多。
13本:古代儒家重农轻商,认为农业是本
14鬻:出卖。僦货:租赁,借贷。商业只是末。
15太公:即周初政治家吕尚。吕尚姓姜,名望,一说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前期齐相,主张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桓公尊之为“仲父”。整齐:使之整齐有秩序,用作动词。
16朱公:即陶朱公,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去齐国的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易名陶朱公,因善于经商而致富。子赣:即子贡,为孔子弟子,来往曹、鲁之间经商,遂成巨富。白圭:战国时周人,富商。
17计然:春秋末期人,有人认为就是越国大夫文种,曾提出富国七策。《史记?货殖列传》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18侪:并列。
 19“能试所长”:《史记?货殖列传》中称赞白圭等人的话,原文为“能试有所长”。许:称赞、肯定。
20猗顿:战国时大商人,以经营盐业起家,与陶朱公齐名,并称“陶猗”。一说猗顿本为鲁人,陶朱公教以畜牧,他到猗氏(今山西临猗南)大养牛羊,十年致富,故名“猗顿”。
21《平准》:即《史记?平准书》,记述汉初至武帝一百余年间财政经济发展情况,因重在说明币制变化及控制商品流通和物价的均输平准,故名《平准书》。
22措注:安排布局。
23赜:深奥。可恶:意为杂乱不通。
24左氏:即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相传《左传》为其所撰,唐后学者多有怀疑。《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明、体系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方苞对此书甚为推崇。
25《礼》、《乐》、《封禅》三书:即《史记》之《礼乙书》、《乐书》、《封禅书》。
26“则于其言”句:意谓寓义法于杂乱无章之中。表面看似纷杂繁乱,其实详略得宜,繁简适度,结构井然,极有章法。
27“岂所谓”二句:《春秋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多微辞”。意思是说,孔子修《春秋》,写到当代国君鲁定公、鲁哀公的事,在表达批评之意时,多采用微辞即隐晦含蓄而不直言。方苞引用这句话,旨在表明:司马迁写《封禅书》、《货殖列传》等,往往要涉及当代之事,因为有所顾忌不便明说,只好也像孔子那样,以“微言”出之,因此表面看来,行文有点“杂乱而无章”。
    

【导读】

    方苞的“义法”说是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的基础。“义法”的内容是什么?方苞在多篇文章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完整的解释出现于《又书货殖传后》一文。在本文中,方苞明确指出:“义”为“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为“言有序”,指文章的艺术形式,“义”为经,“法”为纬,两者统一而为成体之文。在具体论述时,方苞首先借重《易经》为自己的立论张本,说明“义法”的含义及“义”“法”之间的关系;接着详细地分析了《史记?货殖传》的内容与篇章结构的关系,指出:“是篇大义,与《平准》相表里,而前后措注,又各有所当如此,是之谓言有序”。由此,他得出结论:《史记?货殖列传》看似记事繁杂,实际上“前后措注,又各有所当”,这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能从纷繁的材料中,准确地把握其性质,选取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材料,分门别类,安排得当,才使得《货殖列传》详略有度,井然有序。所以《史记?货殖列传》是方苞“义法”说最好的范文。
    值得注意的是,方苞对文章“义法”的总结,基本上是在史传类文章的范围内进行,他尤其推崇《左传》、《史记》、《汉书》、《五代史》及韩、欧的文章,认为其中“义法”皆显然可寻。为了给学文者指出一条古文写作的路径,给予他们以具体、切实的帮助,方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先后撰写了《左传义法举要》、《史记评语》、《史记注补正》等,对其中精妙之处加以圈点评识。《史记?货殖列传》与一般传记不同,它不是记叙个别人物的生平,而是叙述同一类人物的活动,以及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写法上也不拘泥于传记体的形式,而是以论说为主,历史事件和人物只被作为证据引用,堪称司马迁所写传记中另一类型的代表作。
    (方宁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