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者、诗人虞愚的书法艺术

(2014-07-13 13:09:00)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当代书法评论

学者、诗人虞愚的书法艺术

 

张克锋

 

虞愚(1909-1989),原籍浙江山阴,生于福建厦门。原名德元。曾入武昌佛学院、南京支那内学院学习,学有所成。1930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历任贵州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佛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兼任中国逻辑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虞愚先生在哲学、佛学、文学等领域都有精深的造诣,尤以因明学的研究蜚声中外。著有《因明学》、《中国名学》、《印度逻辑》等,有《虞愚文集》三卷。虞先生又是诗人,一生作诗及联句数百首,且具备他所倡导的“大、深、新、雅”四要素,卓然大家,有《北山楼诗集》存世。

虞先生还是著名书法家。他自幼习书,早在青年时代就因得到于右任、刘海粟等大家的赞赏而声名大噪,后又得弘一大师指导,书艺益进。抗战期间,他所书写的《正气歌》曾在中国美展中入选;抗战胜利后,其“辉光天地抱,钩素月窥椽”一联在上海市举办的书评展中获得第一名。早在1937年,他即著有《书法心理》一书,堪称我国书法心理学的拓荒之作。虞愚晚年书法声名甚著,其墨迹遍及八闽及全国各地,远至南洋、日本。他生前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并曾访问日本交流书道。

虞先生曾说自己对哲学、诗词和书法都有浓厚的兴趣,所谓“三事能狂便少年”也。这是对他一生成就的简括而准确的概括。就书法而言,虞先生之书为典型的学者之书、文人之书。

学者以学问为主业,诗词、书画为余事。所谓余事者,即不以之为谋生之职业,赚钱之工具,非为外在因素所逼迫,纯为兴趣所致,自娱娱人,或消闲度日,或陶冶性情,或抒怀写志,或馈赠友朋。但“余事”并非不重要之事,实乃人生所不可或缺之事。虞愚先生说得好:“科学求真是理智边事,艺术求美是感情边事。二者以关系的全体言之,理智是一端,感情又是一端;执其两端,性质迥异;合其两端,理智与感情,科学与艺术,树立圆满的人生,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分割不得。”虞愚先生一生酷爱书法,书法为其生活、生命的一部分,但又“始终有一种‘不计较’的高雅、散淡的态度”(叶秀山语)。虞先生书法疏朗、空灵、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风格,正源于此。

学者书法之长处在于文气。凡学识渊博精深的学者,其书法无论技法高低,皆品味不俗,风格鲜明。虞愚书法即如此。其书多为行楷,结字似取法《张猛龙》,以斜取势,中宫紧结,四周开张,加上多尖锐的线条,给人以峭拔劲健俊爽之感。章法安排上受弘一法师影响,字字独立,字间、行间距均较大,有疏朗闲雅之韵致。个人风格极为鲜明。

学者之书多率真自然,少做作安排,虞先生亦如此。其作书重整体,重气势,作书时一任情绪、感觉,而于笔画、结构较少经营布置。故其书骨力劲健,神清气爽,时有奇气,但笔法之娴熟、姿态之美观,似有所憾。但虞先生正式的创作和诗稿、尺牍之书法,又有不同。二者相较,诗稿和尺度更为自然,更有神韵,笔法丰富,结构精妙,有行云流水之致,空灵,儒雅,性情毕现,而正式创作则稍弱。观王国维、鲁迅、马一浮、钱锺书等学者书法,莫不如此。

学者书法之失往往在技法,虞愚先生亦在所不免。其用笔简率,起收随意,作品中时时出现一些粗重而直的笔画,与通篇格调不协调;与用笔、结字、章法用墨、无多推敲,一任其感觉书之,故时有精彩之处,亦颇多不到、太过以及平淡无奇等种种遗憾;风格统一是其优,但每幅作品感觉都差不多,变化不多,看多了就觉得单调,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够丰富。一些模仿于右任风格的行书,与于书酷似,可见其书法功底之厚实,但嫌太似。

虞先生书法为海内外所推重,不仅仅在于其书法的艺术价值,而在于其学识、人格、诗才、书艺的综合效应。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书法日益职业化、技术化的今天,重温虞愚先生的学者之书、文人之书,应该是有意义的。

http://s13/mw690/003qSk9Egy6KpBlAl7mec&690

http://s1/mw690/003qSk9Egy6KpBADC3m1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