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东汉曹操袁绍 |
《风起洛阳》第一集中,告密者林家父女被追杀,高秉烛发现死者的致命伤与十几年前他跟踪调查的杀人案一致,伤口皆为十字形,也就是说,凶手是一个善用手戟的人。
手戟,这种特别的暗杀武器,是三国时代非常流行的兵器。在《三国志》中多次出现过。
吕布投靠了董卓,又认了干爹,两人表面上亲如父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手戟,三国中的许多人都在用,其中就包括曹操,他刺杀张让时也是用的手戟。
《异同杂语》记载: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 乃舞手戟于庭,喻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太监张让是汉灵帝的红人,依仗皇帝的宠信骄奢跋扈,当时很多人憎恨他,曹操就曾经偷偷地潜入张让的住所准备行刺他,不料被张让发觉了,派人追捕他。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拼杀出来,退到墙边,纵身一跳,逾墙而出,逃跑了。曹操的武艺高超,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他。
《三国志·吴书》记录:“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当时,太史慈带了一名骑兵巡逻,在路上与孙策偶遇。孙策随从骑兵有十几个勇士。太史慈就和孙策决定单挑。孙策刺了太史慈的马,夺了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又抢了孙策的头盔,正好两家的兵骑赶来相助,双方于是解散。
古代打仗都很守规矩,双方摆好阵势。主将单挑,单挑胜的一方,基本上就胜了。一个抢了手戟,一个抢了头盔,打了个平手,就散伙了。这次斗争,手戟虽然锋利,但和头盔的意义等同。
孙策也喜欢使用手戟,在谈判的时候,开着玩笑就用手戟杀了严舆:策自讨虎,虎高垒坚守,使其弟舆请和。许之。舆请独与策会面约。既会,策引白刃斫席,舆体动。策笑曰: “闻卿能坐跃,劲捷不常,聊戏卿耳。”舆曰“我见刃乃然”,策知其无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
如此看来,严舆的跳跃功夫还是不够好,未能躲过手戟地秒杀。
刘备也用过手戟: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
当时有长舌人对刘备说:“赵云已向北逃走了。”刘备大怒,将手戟向那人扔过去,说:“子龙不会丢下我逃跑的。”果然,过了一会儿,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刘禅赶来。对于挑拨弟兄俩关系的人,刘备不加思索随手就扔出了手戟,这东西用起来特方便。
孙权喜欢狩猎,一次,去往吴郡庱亭射虎。老虎向他扑来,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降服了凶猛的老虎。
西汉末年成书的《释名·释兵》释义:“手所持摘之戟也”。戟,当时流行的是“卜”字形,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手握,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
百度词条说: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或投掷的兵器,类似两把匕首90度角直角形状交叉连体,一般是单手使用的,可以持双戟,也可以一手持戟、一手盾牌,还常用于投掷。手戟比较短小,适用于近身搏斗或者作为暗器。
西晋文学家,时称“三张之一”的张协用几个字描写出了手戟的特殊性:“锬锬雄戟,精金练钢。名配越棘,用过干将。严锋劲枝,摘锷耀芒。”可见,手戟不但是精致的防身暗器,还是身份显贵的象征,当时的普通人根本不配拥有。
继续追剧《风起洛阳》,看看那个使用手戟的神秘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