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书籍郝隆司马懿 |
分类: 历史如烟 |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出家里的衣服晒一晒,躺在这儿干吗?” 郝隆指着自己白花花的肚皮说:“我在晒书。”郝隆博学多才,饱读诗书,对于自己一肚子的学问充满自信,所以才把“晒肚皮”名曰“晒书”。
郝隆性格豁达,诙谐幽默,他曾经用“小草远志”嘲笑过谢安,当时桓温拿了一株草药,问二人:“同为一种草,为什么有的称其‘远志‘,有的称其‘小草’呢?”
郝隆一语双关地说“在山里时就叫远志,出了山就是小草”,谢安在一旁听了,面露愧疚之色。
和大多魏晋名士一样,郝隆豪迈不羁,恃才放旷,他曾得到桓温的赏识,做了个一官半职。后来他看出桓温是个野心家,无意追随,就倒冠落佩,晒书就是发生在他退隐山居时的故事。
纵观历史,好像文人都喜欢晒书。司马懿还因为晒书引发了一场命案。当年,司马懿为了摆脱曹操的招募纠缠,就在家佯装生病,卧床不起长达数月。那时候的书籍保存条件有限,时间长了容易长霉,有一天,家人把司马懿心爱的书拿出来放在院子里晾晒。突然,原本晴朗的天下起了大雨,看到爱书被风刮雨淋,司马懿心疼不已,一着急,把装病的事给忘了,奔跑着冲进雨中和仆人抢书。
一个婢女看见重病卧床的主人竟然跑出来了,吓得目瞪口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害怕事情败露,于是杀人灭口。司马懿的这次晒书,可谓惊世震俗,但也是迫于无奈。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最后一难也是关于晒书的有趣故事,取经回来,路过通天河时,佛祖说要九九归一,算算师徒四人还欠一难才成正果。于是神仙根据事先安排,师徒在通天河落水,老龟驮他们过河。之前,老龟曾托付唐僧帮忙问佛祖自己还有多少寿命,唐僧竟然把这茬给忘记了。老龟一怒之下又把他们扔进河里,经书都湿透了。
师徒四人上岸后,找了块石头,晾晒经书,经书晒干取下时粘破了几页,字迹都留在了石头上,唐僧懊悔不已。读书人最见不得书被毁坏。
古人没法晒图,就写诗记录晒书的快乐,杜牧在《西山草堂》说: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陆游《林亭书事》写:约束蛮童收药富,催呼稚子晒书忙。 潘奕隽写《六月六日晒书》: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
陆龟蒙则写道“自与酌量煎药水,别教安置晒书床。”,你看,竟然还设有“晒书床”,可见古人晒书,很有仪式感。
古人晒书,不是作秀,因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爱书,尊重书,晒书,反映出文人对于读书的认真态度,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
毋庸置疑,专心地晒书,若放到现在,也是一种文雅奢华的生活情怀。
后一篇:王珣被离婚却撮合了一桩乱世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