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南北朝文化玉树后庭花泊秦淮 |
分类: 历史如烟 |
此时的陈叔宝,抛弃前朝政务,把舞台搬到后宫,他让妃嫔们和狎客一起赋诗,彼此赠诗酬答,挑选文辞华美的诗作,谱上乐曲,还组成了一个千人合唱团,反复练习,轮番演出。
陈叔宝亲自为《玉树后庭花》填了词: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陈叔宝不是个称职的皇帝,却是个出色的诗人,《玉树后庭花》写尽绮丽奢华,美人的风情万种,千娇百媚与鲜花珠璧交辉。最后描写落红的两句,本来是情痴感叹风月,却一语成谶,预示了国家败亡,此诗成为亡国之音。
陈叔宝在穷奢极欲的时候,隋文帝正秣兵厉马,准备削平四海。公元589年,隋文帝伐陈。陈朝早就日薄虞渊,根本就不堪一击。陈后主仓皇逃跑,携张贵妃和孔贵嫔藏于景阳井内,隋军搜到他们,拉出井后,两位美人涕泪俱下,脸上的脂粉滴落,染红井台,后人称之为辱井,又称胭脂井。恰是“胭脂井底无情水,忍把江山换美人。”
二百多年以后,一位诗人夜泊秦淮河畔,但见处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且侧词艳曲,不绝于耳,诗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想到晚唐日渐衰败,前景堪忧,当朝者却还在恣意享乐,不禁悲愤填膺,挥毫写下《泊秦淮》,诗中对朝政者的讽刺和痛恨,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担忧,以及复杂心情皆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于清丽婉转中发出沉重地感叹,历史是否又将重演?从此,大诗人杜牧将“后庭花”一词在读者中广泛普及。
前一篇:淳于髡,有一种能力叫会说话
后一篇:王维那么多诗却没有一首写给妻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