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李清照七夕节赵明诚靖康之耻 |
分类: 如烟往事 |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而此时,丈夫赵明诚的行为却让李清照大失所望,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可赵明诚不以为然,未采取任何行动。下属只好自行布阵,成功击败王亦。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因此,赵明诚被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对丈夫的感情也受到影响,至此,爱情,做了减法。国难当前,儿女私情已经无足轻重。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行致乌江,面对浩浩江水,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随即吟诵出荡气回肠的《夏日绝句》,以项羽之死,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 对楚霸王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表示崇敬和呼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一个柔弱女子的铮铮誓言和心灵告白,如此豪情,如此壮烈,让七尺男儿无比汗颜,赵明诚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八月,赵明诚在赴任湖州时,中途染病而亡。
李清照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半生欣喜,半生愁苦。饱经忧患,颠沛流离,李清照并不惧怕,即使后来经历再嫁渣男,离异系狱的灾难,李清照的意志却始终坚强,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晚年的女词人,从个人愁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和笔墨投注到国家命运上,“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故乡何处是”,这些喟然长叹,既赞扬了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了南宋的庸碌无能,又寄寓着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抒发了其“烈士暮年”的爱国情怀,而这,也正是一个不屈者强大生命的流露。
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个千古才女,更是一个性格刚毅,气节崇高,风骨可鉴的烈女子。赵明诚,作为她生命中的另一半,确实有点黯然失色。
前一篇:萧萧秋意那些诗词中的美丽
后一篇:延禧攻略:魏璎珞的爱情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