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2016-09-30 08:52:08)
标签:

历史

文化

内衣

女子

唐朝

分类: 历史如烟
      云想衣裳花想容,内衣也是女人格外钟爱的必需品。可是在古代,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甚至称之为“亵衣”。“亵”字词典解释为: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后引申为轻慢,亲近而不庄重。提起古代内衣,一般人只是想到古装影视剧中的“肚兜”,其实在不同的时期,亵衣有“心衣、抱腹、诃子、抹胸、主腰、肚兜”等几种。“前圆后方,前短后长,这是应和天地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是为了在流动中达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这便是所谓‘出境生情’”,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这样看来,和艺术品无异。
      纵然是再回避和隐讳,也遮掩不住历史烟云里散发出的那一抹彩色斑斓的浪漫情怀。秋色寂寥,清闲无事,聊一下内衣文化。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秦汉时期,人们对服饰的追求已经开始趋向精美,内衣的款式,就有多种形制的了,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最简单的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因称“帕腹”,汉刘熙《释名·释衣服》称:"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在“帕腹”上端缝上系带就是“抱腹”,“心衣”是在“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抱腹”和“心衣”的背部都是裸露的,非常性感。内衣的面料为织绢,用丝线绣出各式美丽花纹图案,女子的内衣只能亲爱的人能看到,图案自然多以“爱情”为主题。
       魏晋以后,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内衣 “裲裆”传入中原,后被汉族女性接受。“裲裆”顾名思义,前后有两片,后背不是裸露的,通常为两层,冬天夹层可衬棉,贴身保暖。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到了唐代,以胖为美的时代,出现了一种无肩带的内衣,称为“诃子”,女人上身着“诃子”以掩胸,下穿齐胸或高腰长裙,“诃子”或压在裙内或压在裙外,外披对襟衫子,直到宋代依然延续着这种穿法。许多讲述唐代故事的影视剧中都有呈现。其面料非常考究,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能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的效果,又美又独立。感觉唐代以唐贵妃为代表的女人,风情万种,婀娜多姿,与这类服装有着很大的关系。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抹胸”是女士内衣的标志,护胸在前,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加长版的叫“裹肚”,抹胸用纽扣或带子于身后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质的布制作,有钱人家用纱、锦,绫、绢等制作并绣上好看的图案。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元代的女子内衣为“合欢襟”, 穿的时候由后向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多用织锦做成。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到晚来贴主腰儿紧搂在胸前。”“主腰”是明朝对女子内衣的称呼,和背心相似,仅“束之于胸腹间”,且常常“非大红裹衣不华”,腰侧还有系带以便形成明显的收腰效果,明朝也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开放时期,那时的女子已经深谙凸现身材之道,这是中国服饰最早的“性感”萌芽。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清代内衣之所以称为“肚兜”,是因为有了兜的作用,可藏香,藏珍爱之物,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脖子上,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料多以棉、丝绸制作。腰部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富贵人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平常人家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古代女子内衣是怎样变化的
      民国初年,女性开始注重身体曲线的变化,于是设计师吸收了西方内衣的收腰束胸的特点,设计出“小马甲”,这种马甲,就是咱们现在常穿的一种服装,已经内衣外穿了。
      纵观几千年中国女子的内衣文化,内衣发展史,无论简单或繁琐,内敛或张扬,都在时隐时显、欲语还羞中抒发着对美、对情以及身体表现的企望,其中深意,仅仅停留在几张五彩斑斓的布片上,不足以道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