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山水之间 |
尘世浮华,喧嚣的都市,到处充斥着浮躁功利,令人窒息的空气,所以,很多的日子,总想走进人烟稀少的去处,不是为了逃避现实,只为感受久违的灵魂悸动,于心,于文,于事,会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激励吧。市区早已经是暖阳普照,花儿朵朵开,可在偏远的山村,春天来的会晚一些,微微清寒,清爽润湿的空气,澄明如镜的蓝天,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切,都远离俗世烟火的渲染。
下列图片由孙继广和邢娜倾情付出,辛苦两位好友。
亭阁台榭,小桥静静水流,别有一番乡村风情。
来到章丘市垛庄镇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济南、章丘,泰安、莱芜三地交界处而得名四角城,村子位于海拔600米高的山上,距离垛庄镇政府驻地有19公里远,距离章丘城区六十多公里,村子里大约有三百人,农民婶婶是遇到的第一个人,这里方寸土地,不能用别的耕具,她在亲力亲为,辛勤劳作,看到继广拍她,很不好意思的说:“还真拍俺啊?”
清新幽静,天朗气清,遥远的山村,空气都是透明的。在四角城教学点,正遇到孟敏老师和她的三个学生在操场做游戏。这应该是中国最小的学校了吧,全校只有一个女老师和三个学生。
孟敏老师从二十岁开始,就在这里教书,如今已经三十年了。由于离四角城村最近的村子也有3公里之远,教学点基本上只能接收本村适龄入学儿童。在2007年的教育资源整合中,四角城小学被并入离四角城村最近的邻村小学,并同时撤除四角城小学。但是,从四角城村到邻村的官营小学全是山路,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考虑到安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教育部门调整策略,决定让四角城教学点暂时保留,但只接收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都到官营小学就读。村里人口本来就少,还有些孩子跟着打工的父母到外地上学,于是,就有了这个最小的学校。孟老师的家在市区,丈夫和女儿也都在市区,可为了这个学校,为了这几个孩子,她选择独自留在村里,继续在四角城的这个教学点工作,几十年默默的坚守学校,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孟敏老师已经把300多个孩子先后从这里送了出去。
还不时陶醉又羞涩地偷偷欣赏自己的影子。
男孩儿叫郑光强,长得眉清目秀,还有点小内秀哦。
胖胖的女孩儿叫赵翊凡,超萌超萌,始终拿着毽子,可一直没踢起来,乐颠乐颠地跟在老师后面。
孟老师的脚几天前崴了一下,还没完全好,却即兴陪伴孩子们玩起来,看孟老师,可否有运动员的风采。动作标准,姿势优美。
教室就设在村委办公楼一楼,大约30平方米左右,几张课桌,三个安静的孩子,开始了课程学习。孟老师既是文化课老师,又是美术课,音乐课老师,身兼多职。一天要给孩子们上七节课。她需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学质量不能因为孩子少因此降低,她按照课时排好了课表,每天按照课表上课,按照课程进度给孩子们考试。孟老师说,市属小学和镇上的老师也会时常来送课,教孩子们一些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
赵翊凡和郑光强都是一年级的学生,两个优秀的孩子,在孟老师的教育下,最近几次的考试都是镇上的第一名呢。
郑光强说,长大了想当警察。长得秀气,可骨子里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呢,警察,曾经是多少男孩的梦想。
赵春雨其实才四岁多一点,属于学龄前,因为村里没有幼儿园,只能暂时跟着孟老师学习,孟老师说春雨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已经能够认识不少字了。春雨告诉我,长大了要当医生,治病救人。呵呵,清秋举双手赞成。
洁白的墙上是孩子们的画,稚嫩的小手,放飞梦想,描绘出美好的未来。
发现每个孩子脚下都有一废旧的纸盒,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是放垃圾纸屑之类的。细微之处,足见孟老师的教育理念,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交会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中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也是同样的重要。
学校里有个小小的图书室,是一家国内知名企业捐赠的,也是孩子们的乐园,课余时间,孩子们在这里开始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
我始终被孟老师的笑容感染着,温和平静,质朴真诚,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也曾经青春美丽,可锦瑟年华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她深爱的孩子们,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谁还会几十年如一日,甘愿寂寞的守着一座心灵之城?人们习惯在喧闹中寻找宁静,可谁又能真正习惯宁静带来的孤独呢?大山深处的执着坚守,成为一道深情不变的美丽风景。我在极力找寻的细水长流的从容境界,她,在默默付出中,已然与生命浑然天成,令些许刻意的我自惭形愧。
感谢置顶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