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部就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不过,事实证明,似乎教育部的呼吁收效并不大。每年的高考之后,全社会为高考“状元”兴奋的情形一点都没变,而且逐年火热。
平心而论,学生和老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拼搏努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无可厚非的要庆祝一下,因为压在身上的重担可以暂时放下,对社会和个人都有了完美的交代。在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也应该好好宣扬一下金榜题名,好的学校,还有业务能力强的优秀老师应该得到标榜,应该得到社会的认知和认同,一些好的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可以借鉴给同行,大家共同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作为学校本身,宣扬自己的高考状元,虽是往脸上贴金,但是贴得理直气壮,不可否认,这是社会的正能量。
但是,
在喜悦狂热过后,我们是否平复一下心情,冷静地思考一下高调热炒状元背后的问题呢。高考成绩是社会变相地给学生们十几年学习知识的的一个打分,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证明他们足够优秀,这是他们人生的开始,有了良好地开端是件好事,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在社会各界的热烈追捧下,难免会沾沾自喜,不能冷静的对待一切问题,甚至盲目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就曾经看到保健品的广告商找了好多高考状元,以利益为诱惑,拍照片帮助他们做虚假广告宣传,某些房产商大肆宣传其开发的住宅小区内出了高考状元是风水宝地而趁机哄抬房价,"状元笔记"更是在网上高价热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功利的社会,此刻赋予他们的也是一夜成名的功利心里,不能给予他们成功之后平静地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或者选择的时候,无论家长,老师,社会都有责任适时慎重地做出提醒和教诲,希望他们和完成现有学业一样,用踏踏实实的态度,用宠辱不惊的智慧走漫长的人生之路,最后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