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错误VS打击错误,到底该如何区分
(2020-03-18 09:14:45)
标签:
法律 |
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存在三种类型:对象错误、打击错误(方法错误)、因果关系的错误。其中,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的界限,是很多同学搞不清楚的。今天就应同学“点播”,聊一下这个话题。
【例1】老蔡想杀A,却把B当成了A杀死。老蔡是对象错误。
【例2】老蔡想杀A,枪走火,结果打死了B。老蔡是打击错误。
【例3】老蔡看到20米之外过来一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好朋友A,就热心的朝“A”打招呼。“A”越走越近,不搭理老蔡,老蔡才发现认错人了,好尴尬。老蔡是对象错误。
【例4】老蔡在面授时,A考生低头玩手机不听课,老蔡特别生气,想用粉笔头打A一下,希望A听课。但老蔡却打到了A身边的B头上。老蔡是打击错误。
这4个例子,对象错误2个,打击错误2个。到底怎么区分?老蔡告诉你一个最好用的办法:行为结束之时,行为人自认为已经实现自己目的了的,是对象错误,违背自己意志了的,是打击错误。记住了这个公式,如下几个例子就迎刃而解了:
【例5】老蔡欲电话诈骗A的财物,却拨错了电话号码,打了B家,对B实施了诈骗,并骗取财物若干。老蔡是对象错误。
【例6】老蔡欲毒死A,却写错了地址,将毒药邮寄到了B家,将B毒死。老蔡是对象错误。
【例7】老蔡欲杀死A,于是精心设置了路障,计划将A引入该路障内摔死。B得知了老蔡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C骑自行车经过该路障,C果真被摔死。老蔡是对象错误。
再次强调:行为结束之时,行为人自认为已经实现自己目的了的,是对象错误,违背自己意志了的,是打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