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札记】《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错漏太多
(2022-06-23 15:08:56)【原创札记】《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错漏太多
涂
孙子马上要上小学了,我找来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做功课,为今后的“释疑”打有准备之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封面上印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篇目”字样,2003年9月第一版,我购买的是2006年7月第11次印刷的版本,到第11次印刷时,印数是27万册。我浏览完全书后,大吃一惊,没想到,印数达27万册的小学生读本,竟然错漏如此之多。为了孙子辈能读到准确的读本,也为了出版社再版时能加以改进,我冒昧地写下我的一些看法,方家指正:
1、第22页《出塞》,解释“龙城:一作卢城(今湖北省卢龙县),唐时为北平郡所。”此处“湖北省”应为“河北省”。
2、第17页《春晓》,介绍孟浩然,“襄阳(今襄阳县)人。”第50页《绝句之一》,介绍杜甫,“原籍湖北省襄阳市”。第65页《枫桥夜泊》,介绍张继,“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同一本书,涉及同一地名——湖北襄阳市,就有三种说法。
3、第61页《江雪》,解释“蓑:蓑衣。一种防雨雪衣具,用棕丝或沙草编织而成。”第67页《渔歌子》,解释“绿蓑衣:这里指用新鲜棕丝或莎草编织的防雨披风。”同一本书,只隔了6页,是“沙草”还是“莎草”,没有统一起来。
4、第69页《塞下曲》介绍作者卢纶,说他“安史之乱时,避居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2003年12月,江西省波阳县县名已恢复为鄱阳县。
5、第75页《赋得古原草送别》,在第75页解释“赋得”时,说“此诗是作者准备参加考试的习作”。在第76页“作品赏析”里说:“这是白居易16岁的应考之作,相当于考试文章。”“应考”当“参加考试”解。一面说是准备参加考试的习作;一面说是应考之作,相当于考试文章。互相矛盾。
6、第77页《池上》,首句“小娃撑小艇”,在解释里注为“小娃:小孩”,可在译文里译成了:“她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行踪不被人发觉……”在“作品赏析”里也写道:“她自以为行为……”如果按照注释“小娃:小孩”来解,小娃既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应该使用“他”字。编者武断地认定为女孩—“她”,并配上一幅女孩撑小艇的插图,欠妥。
7、第86页《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其中,“斜”注古读xiá,
8、第115页,在《夏日绝句》的作者简介中,称“她的创作以南下为分界……后期融入了社会内客。” “社会内客”应为“社会内容”。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焉能不准?焉能不准!!!
【2022—6—23—(33)】
【涂阳斌,退休公务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憨人杆司令》《讲述100个乡巴佬的故事》《行走在大平原上的思索》《本味》、印行打油诗集《岁月留痕》等,约120万字。作者电子邮箱:2207427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