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书笔记】路遥写作的三次跨越
(2022-03-29 10:54:25)
标签:
房产文化历史时评时尚 |
【原创读书笔记】路遥写作的三次跨越
涂
四川攀枝花的作家召唤给我发来8集电视纪录片《路遥》,全长240分钟左右,我一口气看完。
路遥生于1949年,1992年去世。他的人生经历能给人一些启示:盯准目标,自我超越。
路遥的写作实现了三次大的跨越:
第一次,从“小打小闹”向写作中篇小说转变,并获大奖。
路遥从1970年在延川县文化馆主办的邮印刊物《革命文艺》上发表短诗《车过南京桥》开始,到1979年,在地方刊物发表了小说、散文、诗歌、短剧等很多作品,但没有一篇有一定影响的作品。
1980年,他把197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反复修改,发表在《当代》1980年第3期,获得1980年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0年,他创作了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发表在发《当代》1982年第5期,获得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
第二次,从写小中篇小说向写作大中篇小说转变,并获大奖。
1981年,路遥写作了影响极大的13万字中篇小说《人生》,1982年《收获》第6期发行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获得1982年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吴天明拍摄同名电影,获得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三次,从写大中篇小说向写作百万字长篇小说转变,并获大奖。
路遥没有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中,决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用10年时间,在40岁前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用4年时间准备资料,用6年时间在矿山、乡下潜心写作,终于在1988年完成了100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88年3月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的写作追求是: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追求崇高。
路遥的工作态度是:象牛一样劳动,象土地一样奉献。
可惜的是,天不假年,1992年11月,42岁的路遥英年早逝。
路遥的影响是极大的:
路遥病重,先在延安医院治疗,后转院到西安治疗,从延安转到西安时,延安数千群众到火车站为他送行;为救治他,陕西省省长亲自过问医疗费用,并说:培养一个作家比培养一个省长要难多了;路遥去世后,陕北的每一个县都送了花圈;作家陈忠实、贾平凹认为:是路遥的成功,促成陕西文坛的你追我赶,“写作竞赛”,陈忠实的小学同学在路遥写出《人生》后甚至问陈忠实:你什么时候也写出象《人生》一样的作品。房地产大亨潘石屹曾7次阅读《平凡的世界》,并把《平凡的世界》作为励志书送给他的弟弟,还拿出10万元为路遥修墓。
写作是孤独者的事业,也是清贫的事业。路遥1988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没有到北京去领奖的经费,他的小弟弟王天乐找到延安地委副书记,这位副书记帮他筹措了5000元,路遥才成行。
【2022—3—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