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长安大戏院总舵──赵洪涛访谈------李崇远《弘报》发表

(2013-09-23 11:33:32)
标签:

文化

 

 

[一]长安大戏院沿革

好几度陪同海外侨胞畅游北京,经过繁华的长安大道西单建国门内大街,巍立着一座现代化宏伟大厦,却凸显出一古色古香之牌坊,标示着「长安大戏院」,那就是专属搬演京剧的殿堂。有朋友问:「既是首都北京所在地,为何定名『长安大戏院』?」笔者虽略谙京剧知识,一时之间被盘诘得支吾不已,心想:「长安」今称「西安」,是中国陕西省最古老都城之一,自公元前十二世纪起前后有两千年,共计有西周、秦、汉、隋、唐等十一个王朝都在西安周遭建都,唐代定天下后,始称「长安」。

六月上旬,北京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接受笔者访谈,笔者首发问题,便是就长安大戏院沿革及打造过程,请教于总座。五○后出生的赵总,原系一位优秀的武生演员,中高英挺,行动利落,让笔者联想到他年轻时一定是武行中之佼佼者。1995年以卅六岁正当青壮鼎盛之年退隐舞台,加入长安大戏院经营行业,虽然风云际会,却也忐忑不已,至今仍忘不了曾经拥有过与热爱的舞台艺术。有观众反映「长安」武戏「水平特高」,想来与赵总所设定的「门限」有关系吧。

询及长安大戏院的由来,始建于民国廿六年(1937),原址坐落在北京西单繁华商业街,老长安大戏院曾与古老的戏曲艺术和老一辈之戏曲艺术家们同辉煌共沧桑过!1996年金秋,易地新建的长安大戏院,位于东长安街北侧光华长安大厦内现址,于当年9月27日重新开业。赵总表示:「新建长安开业,我就在院内服务迄今,已有十五年头。至于1937年以前,格于我的岁数,就不清楚了,听说『老长安』是一位由西安来北京发迹定居殷商所建造的。」

笔者曾经搜集有关北京老戏院的资料,其中「老长安」戏院建造,据说是一位原西安(长安)杨姓(或曰杨主生)商人,因在西安经商受到打压,来到北京开业致富,杨姓商人爱看京戏,有一次去看戏订包厢不成,一气之下就为自己建造一座戏院,他来自长安,命名「长安大戏院」,这就是旧址「老长安」的来由,老辈戏迷津津乐道地说:「长安大戏院是被『气出来』的戏院。」至于命名为什么要冠上一个「大」字,老辈戏迷张慕理说:「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位于西单十字路口东南角的『老长安』虽仍非常简陋,但当时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戏院,所以冠上『大』字,并且标榜『长安清雅不急躁』的风格,所以票价比较贵。」马连良先生自香港回北京后,就在「老长安」唱戏。笔者造访赵总,谈及过往,特别费辞铺陈此段,以飨读者,或许数十年后,我们都做了古人,长安大戏院成了古迹文物,这些文字可能被视为珍贵数据了。

[二]从新长安富丽堂皇论及古代戏曲表演场所

现在的长安大戏院,隶属于北京京剧院载体,作为京剧院副院长、北京戏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北京长安大戏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身承担三项重职的赵洪涛透过〈弘报〉向海内外戏迷读者介绍:长安大戏院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剧场可容789个座位,观众厅采用古朴、典雅、民族风格的装饰,一层前区还设有二十六张红木条案,一百三十把红木龙背椅,配以长安大戏院特别制作的手绘婴戏图高级茶具、餐具及清宫食点,以供贵宾票观众享用。笔者曾参观过故宫恭王府剧场,当时皇亲国戚享乐听戏摆设场景,在这里也可以体会,这般古色古香,十足民族文化韵味,座中更可使观众宛如回到历史往昔的感觉。而戏场二层前区,还设有三十六座贵宾席雅座。剧场大厅全部采用天然大理石镶嵌,自动扶梯可将观众直接送入二楼观剧厅。大厅内设有中国国粹艺术经典老照片、民俗工艺品、仿古复制等旅游商品以及京剧音像书籍盘片之展卖台。每次来长安大戏院,就如同再一次进入京剧殿堂一般,七十多年以来,一直以搬演京剧为主。赵总还进一步推介剧场适用广、功能多样,具生、光、电、化先进良好设施,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性表演。

[三]戏曲剧场之流变

谈及「富丽堂皇」、「视听之娱」,话题一转,便到古今戏楼、剧园发展流变,这是一般观众较少关注的课题。赵总是位戏曲艺术舞台专业经营者,笔者忝为戏曲教读者,就专业交换意见,也整理出简单内容,以供读者、专业分享,青年学子认知。

中国戏曲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原始歌及奴隶社会之劳动歌舞。《诗经.陈风》:「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翔。」上古已有在「宛丘之下」歌舞。

剧场建筑化起于汉代,张衡〈西京赋〉:「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指汉代演「角抵戏」设有帐篷。

唐代戏曲表演剧场建筑化,元稹:「腾踏游江舫,攀缘看乐棚。」乐棚,便是建筑高台表演的戏台。

宋、元「瓦舍勾栏」是戏曲表演场所。如敦煌壁画「净土变」中有歌舞场景。

明、清戏曲观演场所广泛流布,固定戏曲表演场所,建筑质量也相对提高。常在庙宇前筑台演戏,招徕信众,庙台之多,不可悉记。

近百年来,从镜框舞台发展到多种形式之开敞式舞台,配合灯光、音效,并有利于不同演剧体系之实验演出和发展,使得戏曲艺术在现代科技运用充分发挥,推陈出新,像长安大戏运,就是朝此方向迈进。

[四]「本身演出」、「合作演出」、「公益演出」多边经营

「当前长安大戏院的经营模式是完全独立自主的。」赵总在笔者提问经营方式时回答:「每年演出场次在两百六十场以上,除了本身北京京剧院、团专业演员定期演出外,我们也提供与外界院团合作及支持票友演出。如果按照百分比率来统计:本院团专业营利演出占70%(约两百场次),与外界院团合作占20%(约四十场次),支持票界、公益性推广京剧艺术,如长青组、少年、儿童京剧赛事等非营利活动,是我们积极主办的,这些我们每年都策划推出十余场次。」

笔者提问最具成就感的活动,赵总欣喜表示:「去年举办第一届重阳敬老伶票演唱会,邀集海内、外八十岁以上长青长者登台演唱联谊,来自国内、外达四十余人,超时演出,仍不敷时,像宝岛台湾就有戴绮霞、陈元正、张昭泰飞来北京参加。」可惜未能请到顾正秋女士。

对于台湾京剧艺术发展的看法,笔者最后提问的响应是:台湾京剧艺术发展空间很大,思想自由,若干值得借鉴,赵总来过台湾观光,看过国光剧团京剧百年现代剧演出剧目,对台湾剧团维护传统剧目部分表示肯定,对反讽口号式的吶喊不太能接受。又如《孟小冬》一剧,把写意变成了写实,也有质疑。

笔者个人感觉,与赵洪涛总座访谈非常容易沟通见解,就像「闻其歌而知雅意」,畅快不已。这些经验访谈内容,写出来供作参考,也算对推广京剧大业略尽绵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