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彭水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致力脱贫攻坚,尽显责任担当

标签:
国土 |
分类: 纸媒刊稿 |

彭水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据市扶贫办消息,今年底,重庆最后四个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彭水县是其中之一。然而,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彭水就有两个,脱贫攻坚的压力来自严峻的形势,全县上下的动力来自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决定和指示精神。
在彭水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满怀高度的政治责任,按照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用好用活规划和自然资源政策,强化资源要素支撑,让资金与资源向深度贫困乡镇倾斜,为高质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着全县的脱贫摘帽,问题清零,尽显担当和责任。
深度贫困村的涅盘巨变
如果你是离家几年外出打工的村民,今天回到老家莲花村,可能有几分陌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市级示范点安置房,十多幢白墙黑瓦的小楼错落有致,外墙立面各种年画展现着勃勃生机,村容村貌一片崭新靓丽,与过去陈旧破烂的山村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要知道,这是距县城100多公里,彭水最偏远的深度贫困的山村,这样的变化,叫人啧啧稀奇。
村子变了,地况也变了。距村委会不远的那一片乱石岗,今天不知去了哪儿?层层的梯地依坡而建,混凝土浇筑的蓄水池,排灌沟渠,整齐归整,深达40厘米的肥土,那是种啥有啥的丰收的保证。
村支书李永开说,整治出来的是全村唯一的成块连片的最好田地。是的,莲花村山高坡陡,想找一块平整的土地都是难事,既没地又缺水的自然条件,村民只有在石头夹缝之间巴掌大的土地上栽种玉米等农作物,广种薄收可能是山民千年的农耕习俗。
2016年,投资1800余万元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选定在了莲花、五丰和小坝村,为的是彻底修复改善自然生态的地理环境。
看那层层梯田,哪儿看得出那是曾经石漠化的山地,要把石漠变成耕地,那是多么巨大的工程。——挖掘机掏出石头,机械粉碎,筑起堡坎,形成一块又一块梯地。再从相距十多公里外的五丰村和小坝村,在生产道田间道等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弃土,一卡车一卡车运来,变成这儿的宝贝。据整治中心同志介绍,整个混凝土筑起8000立方米石坎,拦截起了8万多平方米的新增耕地。
村支书李永开说,这一片最好的土地准备由村集体合作社耕作,以瓜蒌、红苕、海椒为产业发展的目标,村民以地入股,利润分红。莲花村的明天应该更美丽。
2019年以来,县委书记钱建超多次深入三义莲花,走访调研,他要求,要加快产业发展,想方设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提高脱贫质量,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生态修复的国土综合整治无疑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做大集体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
土地整治助推产业扶贫
靛水街道洋霍村4组67岁的肖才坤,曾经的建卡贫困户,今天靠种包包菜改变了困境。他说,以前靠种玉米,每亩只有三四百元收入。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生产路有了,小块地连成一大片,耕作方便了,运输通畅了。说起包包菜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一元多钱一斤,一亩地就是几千元的收入。说起土地整治他充满欢喜。作为曾经的贫困户,他说他现在喂了100多只鸡,三头肥猪,一年收入二三万没问题。农村土地整治让他慢慢走向了富足。
润溪乡的白果坪村,一眼望去,几千亩土地,通过土地整治,小块并大块,深耕、培肥,用生石灰掺混在土壤中,以其达到土壤中性特质,使其更适合烤烟的生长环境。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是,整治之后烤烟产量翻了一翻,质量也达到优等的级别。今天通过土地流转,能人经营,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的烤烟基地。当然,也成为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保证。
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土地整治。今天,在这距离县城约70公里,四面环山的盆地内,密密麻麻的钢架葡萄大棚,山上是繁茂的桃林,山脚下是星星点点各具特色的小楼,一条修葺一新的街道和两楼一底的崭新的民居。——近3年时间,庙池村整治土地2230亩,总投资达600余万元,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
彭水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全县土地整治项目布局中,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实施产业、用地、资金上的帮扶。龙射镇5个贫困村,2015-2019年共安排实施6个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达2038万元。今天,润溪乡的烤烟和龙射镇的榨菜、油茶等基地,已经是产业发展的示范,农民致富的典型。
政策倾斜为着贫困村民
润溪乡白果坪村2组的余开江,一个73岁的老人,从小就患上的小儿麻痹症让他终身站立不直,老伴也是冠心病,长期干不了重活,儿子也是病怏怏的身体。这家人可是因病因残而至贫的典型。30多年前修建的木板房,每年要捡瓦片才能保证房屋不漏雨。可是,年纪大了,上房捡瓦已经力不从心,而且30多年的木板旧房已经危在旦夕。宅基地收储政策让他一次性就拿到了几万元的现金,加上易地搬迁他和老伴拿到了2.4万元补偿款,现在已经搬进了公路边新建的砖混结构的新居。
是的,2015年8月1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19号文,明确对贫困户的宅基地复垦实行“四个优先”政策。优先备案、优先实施、优先交易、优先直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政策的落地,将为彭水带来4.65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又特别推出建卡贫困户宅基地的现金收储,就是一旦申请核实就可以进入国家宅基地的统一流转程序,极大的解决贫困村民资金的需求。前述的贫困户余开江就是典型的例子。今天的他通过养猪和包谷,已经实现两不愁的保证。老人嘴里不断的感谢着党的政策。
党的政策靠的是执行主体的责任心。三义乡的分管副乡长王薛燊说起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工作,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去年市局董建国局长和几位副局长先后来到三义,帮着国土空间的规划,项目的规划,产业的规划,今天已经初见成效。他说,在莲花村集中安置市级示范点拆迁宣传动员的院坝会上,给村民解读宣传宅基地复垦的政策,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严海林局长可谓苦口婆心。他说,真心话,他的责任心数一数二。
是的,党和政府的一件件扶贫政策要落实下去,特别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贫困户,宣讲工作是要花大力气。
其实,贫困户的脱贫不光有宅基地的收储、复垦,“金土工程”同样也是贫困户乡镇的优先考虑。据了解,对于全县有6个地灾隐患点的乡镇,优先安排贫困户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实现愿搬尽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7000元/每人,每户再补助2000元,加上享受宅基地复垦的补助政策,“金土工程”让603户贫困户搬迁而摆脱了贫困。
龙射镇沿河村70多岁的大爷王忠义,看见今天房屋周围硬化的院坝、入户道、屋后的排水沟等等,口里不断说着感谢的话语。他说,以前只要下雨出门小路泥泞不堪,屋后排水沟经常壅塞,真担心洪水下来冲毁房子。今天他们一切都给我解决了。所以,他感谢着党和政府的政策。
据土地整治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为了这片区6家贫困户,专门列支了二十多万元投入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
其实,为着深度贫困的三义和大垭,小煤窑的地灾隐患和滑坡带来着百姓的安危,因为危及人数不够,本身达不到治理的项目申请,可是,本着对深度贫困乡镇的支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千方百计申请地灾治理的立项,最终两乡投资达300余百万,彻底解决了这两个深度贫困乡的地灾险情。
以贫困户为中心的担当责任
龙射镇的党委书记王昌高对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感情最深。他说,他们是倾尽了全力,让龙射镇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发展,不管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精神……
是的,从2015年初开始,彭水县国土房管局(今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组织100余名干部职工每月点对点到对口帮扶,走遍了大地村、沿河村、白果村、银木村以及高谷镇的共和村等,挨家挨户的实地走访,进行政策宣传、产业规划、意见征求、矛盾排查、情绪疏导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103户贫困户的脱贫责任压实在了92名职工肩上。
12名优秀的中层干部,分别在龙射镇的大地、沿河、银木等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长期吃住在村里,没有上班下班之说,五加二白加黑,为三农的发展,为贫困户的脱贫而呕心沥血。
共产党员收储中心的汤红燕,家属在乡镇工作,孩子还小,家庭诸多困难,可是,对于她的帮扶对象,她每周一次下到贫困户家里,如自家人一般,帮助贫困户打扫家庭清洁卫生,没有一点脏和苦的嫌弃。她与贫困户促膝谈心,宣传政策;规划产业;算经济收入等等八个一的落实,她始终牢记心里。
是的,在龙射镇,几年来,局机关千方百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68万元,用于5个村发展经果林、榨菜、向日葵,解决产业发展短板;支持大地村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和购置办公设备,今天每个村的便民服务中心,亮丽整洁;支持离县城最远的沿河村5组实施公路建设。
今年该局又从办公经费中挤出6万元,对口帮扶的6个村每个1万元,除了村民服务中心的办公设备的添置,特别提醒村里是要解决特别困难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可谓良苦用心!
今天,在龙射镇,3O0余公里硬化公路、28O公里硬化人行便道、85公里泥石通达公路,让群众出行难得到切底解决; 25O口新建水池、35O公里引水管网,群众饮水难得到解决;12处手机信机站,12O余处进户宽带,通讯盲区基本消除……。这一切的一切无疑是对口帮扶的成绩。
为着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最后目标,彭水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全力以赴,尽显担当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