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顺地名故事】(8)洗马塘

(2015-12-28 08:21:07)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教育

分类: 地名解识

【安顺地名故事】(8)

洗马塘

洗马塘位于安顺城南约55公里处,属扬武乡长冲窑村。如果从地理位置上看,洗马塘座落在典型的山地峰丛地带,南面不远是紫云县地界,西面则与鸡场乡邻近。就是这样一个群山丛中的小小的自然村,明清两代五百年屡现于史志,民国以来的百余年间,也为不少文人学者所关注。众多的文字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该村村后“如来抱观音”山上,有一座隐蔽在丛林中的古城“安榨城”。

沿村后一条陡峭的山路攀延,爬至山顶最高处,一道坳黑色的城墙依山势而建,延绵起伏,蜿蜒而去,这就是安榨城城墙。通过实地测量,城墙长约9.2里,其中,主体城墙长约7里,南翼护城墙长约1.5里,北翼护城墙约长0.7里。墙体宽3.4米,高4米。主体城墙内占地面积为80余万平方米。经推算需所用石料达12.5万立方米方能建成。主体城墙有东、南、西、北四道主城门和若干道小门。城墙中部有石门一道,立长条石为枋,以厚石板为门盖。于1990年春节期间被毁。

城墙翻越了几十个大小山头和数处悬崖峭壁。城内多山、多冲、多洞、多暗潭,据说有99坐山,99条冲,99个洞,99个潭。城内西北部距城墙100米的山脚下,就集中分布有“皇帝龙潭”、朝天洞和穿洞3个溶洞。皇帝龙潭终年积水不会干涸;朝天洞高大,深不可测;穿洞横穿山脚部分长达75米,平坦干燥,可居数百之人。

由此推断,安榨城的建筑规模应不亚于明时的安顺城,人们不禁要问,如此规模的一座古城遗址,究竟建于什么时候?历史上发生了哪些事件?又是什么原因消殒于荒山丛林之中呢?

清咸丰《安顺府志·地理疆土》载:“洗马塘,在沿东南85里,近羊武,有(元)旧土司城遗址,城包数坡,旧知府治。”该志《地理志·古迹》中又载:“唐宋普宁州普里部,元普定路。在今府城南80里坡枝洗马塘”。这里,大致检索了一条安榨城的史线,即唐代为普宁州,宋代称普里部,元代为土司政权普定府、普定路的首府所在地。

要理清这一历史线索,还得从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南说起。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为稳定后方,统军南征。在降服孟获的过程中,史书上出现了一个与安顺历史有着重要关联的人物,这就是威震南中的济火。这位卢鹿部彝族部族的渠帅,不仅不反对蜀汉,诸葛亮过境时,他积粮通道,帮助诸葛亮捉拿孟获平定南中。为此,蜀汉朝廷封他为罗殿王(一作罗甸王)。

济火受封数年后,牂牁境内的普里革僚人起来反对蜀汉政权,当时刘备已故,继位的蜀后主刘禅派济火带兵讨伐,很快就平息了叛乱。蜀后主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特别赏赐他镂银鸠杖,还把普里这个地方赐给他作世袭领地。济火因为年迈,就“让于其兄之子柏墨”。就此,柏墨开始统治这个叫做普里的地方。普里部在哪里?经过考证,其领地就在今安顺西秀、普定一带,而统治中心就在杨武附近的洗马塘。

三国鼎立的局面沒有维持多久,随着蜀汉政权被曹魏取代,很快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普里部以部落族群为主干,依附部族势力,結为联盟,始终顽强地坚守这块土地。到了唐代贞观年间(627-649),普里部归附大唐,奉土纳上,唐太宗李世民谕准,以普里属地置普宁州,令其酋长领袭州首,列为羁縻州。如《安顺府志·地理疆土》所载,洗马塘为普宁州治所。

宋代,史书多称普宁州为普里部,经过南宋一百多年的演化,新旧势力此消彼长,普里部进一步扩展势力,变得更加强大。普里部征服了唐时剡州下辖各县,改换名称,演化为:武侯县为顶营、始安县为西堡、望江县为宁国(元时改宁谷)、应江县为十二营、剡川县为慕役、降昆县为康佐。之后,南宋末蒙古军入黔时,盘踞八十一寨(今旧州)数百年的张番,已役属于强大的普里部(见《安顺府志·普里本末》)。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普里部归附元朝时,其势力范围已包括了今安顺市所辖的西秀、普定、镇宁、紫云、平坝、关岭等大部份地域。

到了元朝创立土司制度,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部归附,元朝廷以其地置万户,寻改普定土府,府治在今杨武洗马塘。《安顺府志》所称“旧土司城遗址”“旧知府治”就指的是这里。矣资任普定府土知府,这是安顺地域最大的土司,也是安顺最早的有关土司的文字记载。

到了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发生了一件事,使以扬武为中心的普里政权的地位大大提升。时为容苴领土知府,奉元朝将令出兵平叛,死于军中,他的妻子适姑随及接替容苴统军打仗,遂降阿苴,下笮笼。大德七年(1303)朝廷升普定府为普定路,以适姑为军民总管府总管,佩虎符。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朝廷颁旨,普定路下辖四州一县,分别为:安顺州,治所即在今安顺西秀区旧州;和宏州,后改镇宁州。治所在火烘(今属紫云县);达安州,后改永宁州。治所在今关岭县打罕坡;习安州,治所在西堡寨,即今普定县沙家马场。一县为普定县。经考,其治在今西秀区幺铺一带。普定路治所仍在扬武洗马塘。这一管理区域是现安顺市辖区的雏形。

明洪武五年(1373))此时普定路总管为女官适尔,率其弟阿瓮等亲赴南京朝觐朱元璋,同年,明朝廷置普定土府,以适尔为知府,许世袭,辖地不变。适尔死后,安锁为知府,当时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梁王尚未归顺,明王朝决定派兵进取云南。安锁于洪武九年叛附于梁王。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将步骑三十万征云南。十一月,至贵州,令顾成为先锋,攻普定,克之,擒土酋安锁。留顾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二鼓,吹鼓角鸣炮,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引自咸丰《安顺府志·纪事志》)。

就是这场战事,安榨城全部毀于战火。顾成攻打的“南城”,如府志所记和众多专家的相关论文考定,就是今天的安榨城。这场征伐之后不久,洪武十五年(1382),也就是今安顺建城的当年,朝廷复置普定府,以另一个土司者额为知府,知府官署从扬武洗马塘迁至今安顺城內。明万历《黔记》记载,府址就设在城内西南,直接受控于明军。就这样,随着政权中心转移到了今天的安顺城,洗马塘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那些经营数百年,也不知付出过多大代价修筑起来的城垣驿道,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光泽,变得寂寞灰暗,消失在荒草丛中。

今天走进洗马塘村,在村后山上仍有洗马池,其地位于安榨城内,泉水从洞中溢出,终年流淌。池边石上尚留马蹄印。相传该处为将军出征洗马处。

(丁武光写于2015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