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译作:意大利绘本《马克的秋千》

标签:
转载 |
分类: 绘本,阅读 |
翻译作品《东方娃娃家庭文库》之《马克的秋千》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很少接触意大利的图画书。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有点诡异,叙述方式在图画书里不太常见。在被甜腻风和搞笑风主宰的绘本世界里,当属另类。比较适合小学以上的读者。以下是个人读后感,与读者分享。
幸福的简单等式
http://s2/middle/7d2d1062gb90eee0d8851&690
马克这个小男孩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甚至不说一句话。
但他是大家的天使。
生活中每天都有岔路口,把所有转过的弯连起来,就连成了人生的路。所以,“选择”是件麻烦又重要的事。而有了马克,生活就简单多了。“是”,或者“不”——马克一亮牌,大家就有了方向。
书名叫《马克的秋千》。但是“秋千”在整本书的图画和文字中只出现过一次,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在意大利文里,我们把它翻作“秋千”的这个词有多重的意思,不仅可以指秋千,还可以指跷跷板——不是前后摆,就是上下摆。而文字中不断地重复“是,或者不”,不论从韵律上还是意义上,也象征了一种摇摆的心理状态。所以,也许可以说马克的秋千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秋千:小到晚饭吃什么,大到能不能求婚,我们没完没了地在摇摆中度日,千万种烦恼便从这些摇摆里滋生出来。
那么,如果我们用不着摇来摆去,凡事都知道正确的答案,就像马克那样,是不是就快乐了呢?至少马克不是。他对正确答案不感兴趣,只想要找简单的快乐。既然他住的绿松石色房子里没有幸福,那么幸福一定在很远的地方,所以他出逃了,要跳上火车去远方。
可是,他没有赶上火车。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火车。那“轰隆隆”的声音也许只是一种召唤,指引他来到幸福的面前。而载着这幸福的,是一个叫做萝米达的小女孩和她衣服前面的口袋里的彩色纸板上的两个字:“哈!哈!”马克就这样找到了他的幸福等式——原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幸福 = 写着“哈!哈!”的彩色纸牌 + 萝米达。
对于这个等式,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翻译,比如:幸福 = 举重若轻的心态 + 一个人的陪伴。
这个散文诗般的故事就如同它所发生的时间:秋天——不论是文字还是画面,都弥漫着淡淡的清冷的忧伤和淡淡的温暖的喜悦。这样一本有哲思又不热闹的书,要怎么样讲给小孩子听呢?
大人看这本书,看到了对生活的思考;小孩看这本书,就看到了一个小孩。所以,当我们在思考人生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体会马克的喜怒哀乐,很难说这两种体会哪一种更深切。我们无法将我们的体验灌输给孩子们,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引申来加强孩子们的参与感,从而深化他们自身的体验。
比如,在整本书的后半段,除了萝米达和条纹猫,再也没有一个其他的闲人出现。马克的秋千停摆了,周围的人该怎么办呢?不妨跟孩子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跟我的孩子们讨论出了一个彼此都很满意的假设:
人们看到马克回来了,都很高兴,又排着长队来问马克问题。没想到开门的是萝米达,她每听完一个人的问题,就从胸前的口袋里抽出那张写着“哈!哈!”的纸牌。来问问题的人感到莫名其妙,满肚子疑惑地走了。第二天又来,可迎接他们的还是萝米达和“哈哈”。这样过了好几天,终于有一个人在看完萝米达的纸牌之后“哈哈”笑了起来。接着大家都笑呵呵地回家去了。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来问马克问题了,但是他们每次看到马克和萝米达都会哈哈地笑起来。
孩子们讨论到这里,自己就哈哈地笑了。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打算要做的。我要找来彩色的纸板和水彩笔,跟我的小孩在桌子旁边坐下来。我要带着他们在纸板上画上各种各样的笑脸,然后在每一张上写上“哈!哈!”我要把这些纸板放进一个美丽的口袋,然后对他们说:“以后我们家里如果有谁不高兴了,其他人就可以从这个口袋里拿一个纸板出来给他看。生气的那个人看到纸板,就要‘哈哈’地笑起来,不能再生气了!”
如果有一天,我能看到我的孩子从这口袋里抽出一张纸,然后对这那上面的笑脸笑回去,嘴里还说着:“哈!哈!”那么,读这本书就已经算很值得了。我,也就算做了一回他们幸福等式里的萝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