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那次美术高考
(2024-07-02 15:48:14)
标签:
高考美术高考 |
分类: 素描集 |
60年前的那次美术高考
1964年5月,学校大门口的红墙上,贴出了内蒙师院艺术系的招生通知:有美术、音乐特长的初三同学可以参加6月初的艺术招生高考,美术专业课和文化课专门考试通过的同学,可以直接走进入大学校园。
听到信儿我马上跑到教导主任赵吉惠先生办公室,赵先生摸着我满头大汗的小脑瓜,慈爱的对我说:“内蒙师院是个好学校,我知道你的家庭生活困难,这所学校管吃管住,挺适合你当下的处境,我先给你报上名,你马上找美术段先生商量考前的准备工作。”
段先生正在搞版画创作,听完我的想法立马放下刻刀,先生沉思了一会儿果断地和我说:“备考的时间不算充裕,我去和你们班主任说,你每天下午的课别上了,集中时间到这儿接受考前训练吧。”
就这样段永智先生单独为我一个人辅导了将近一个月的素描。
先生为我摆了几组静物让我画铅笔素描后,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就让我自己独立画,他在繁忙的工作中经常过来给我指出问题并示范几笔。为了提高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起稿到深入到调整画面,顺完一遍后先生就不再管我,逼着我独立的把一张又一张画儿完成好、画完整。
6月的专业课考试进行的很顺利,全盟各个旗县的四十多名考生参加这次考试,考场设在蒙古族中学的一间大教室。第一天考语文和素描,第二天考命题创作和面试。
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好像就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样,如素描考试内容是画一组静物,没费多大劲儿就按时间要求画好交上去了。命题创作科目的题目是《课后》,我画的是一群小朋友在跳猴皮筋儿,这个灵感来自于报纸上面的一张照片,《人民日报》几天前刊发的一张北京小朋友在学校跳猴皮筋的照片给我的印象很深,我画得非常顺手。语文科目的考试题目是《可爱的家乡》,以前戴约瑟先生曾经专门辅导过我写过类似的作文,这次考试写的也很流畅,也很有感情。最后一科口试,一间办公室里两位考官坐在办公桌后,我站在前面回答提问。提问的题目也不复杂,如背诵几首唐诗、宋词,都读过什么书,都喜欢什么书,书中的主人公你为什么喜欢?这些我都对答如流。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是提问ZS大讨论时的九评,当时刚刚到七评,让我把七评的题目一一答出来,我基本上答出来了。这得感谢家父常年订阅《人民日报》、《时事手册》,看报纸和刊物是我的每天必修课,对报纸刊登的ZS讨论大标题印象极深。考官最后一个问题问若大学录取了你,你能去读吗?我心头一热赶紧回答:这是我多年的愿望!至此我知道,考官有录取我的意愿了。考官是著名画家胡勃先生,他是师院艺术系的留校研究生,后在中央美院任中国画系任主任、教授。
不到半个月,我就从教导处赵吉惠先生那里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学校才知道昭乌达盟、哲里木盟两个考区100多个美术考生,只录取了我一个。这次考试的胜出开启了我一生幸福命运之门,少年时期遇到的所有的不愉快都到此画上了一个句号,我将开始长达6年的大学生活。
三年的中学生活,就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刹那间结束了。
行文至此,我由衷感谢我的母校——赤峰二中!我由衷感谢父母亲和姐姐!
母校老师的修养、学识、人格魅力滋润了我、培养了我、成就了我,他们对我不抛弃、不放弃,想方设法地调动我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我的美术文学特长,用尽心力把我送到高校学习。
我忘不了恩师赵吉惠、段永智、牛广才、戴约瑟、刘成斌等先生,是他们掏出心来教育培养我,磨练我、包容我,千方百计的把我推到了精彩的人生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