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出土记

标签:
赤峰玉龙 |
分类: 素描集 |
“玉龙”出土记
今年是甲辰年,是个金龙腾飞的好年头,新年伊始,我自豪的告诉大家:史学界目前公认的“中华第一龙”的“玉龙”,是在我的家乡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的,玉龙目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国宝级文物是我国早期龙的形象,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型最大的玉龙,故有“中华第一龙”之称。因为过于珍贵,这件玉龙也成为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不过,这件玉龙的发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张凤祥在村后果林里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里发现一块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于是便带回了家。他6岁的弟弟张凤良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起来拖着玩,几天后发现该物出现玉的光泽。张凤祥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当年文化馆干部王志富以为是一件普通的文物,给了张凤祥30元钱办了入库登记手续征集了这件文物。1983年在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红山文化古墓,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件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后,当时的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仓库箱子里还有1971年征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立即把这件玉器带到北京,请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鉴定。苏秉琦先生仔细鉴定后认为这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这件1971年在三星他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即”中华第一玉雕龙”。
红山文化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
赤峰机场现在命名为“玉龙机场”,市政府前由东向西贯穿新城老城的大街被命名为“玉龙大街”,市政府的招待所被命名为“玉龙国宾馆”……家乡的各行各业都以玉龙命名为荣。
这条玉龙墨绿色,有4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在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以前,人们所知的只有夏商周以来近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直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故乡、中华民族摇篮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开始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史前的历史,寻找中华文明的源头。专家们发现:他们要打破以长城自封的中国文化观,到长城以北去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中华民族更老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