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区委书记
(2023-04-24 18:10:50)分类: 素描集 |
新来的区委书记
新来的区委书记和别的学员家长没啥两样,知道我的工作习惯,隔三差五就来我这里抽支烟喝杯茶,都是为孩子的事儿唠嗑儿。书记姓刘,年龄和我相仿,都是文哥前的大学生。刘书记浓眉大眼大高个,剃个学生头就更显个儿,京腔京韵的北京话很有磁性。
在党委政府大院,书记对下属要求极为严格。
听说他每见一个下属科局长时,都提前做足了功课,这“功课”包括阅读这个局的历史资料、生产经营的真实数据报表,群众反映的问题汇总,有些摸不准的还让秘书提前去这个局去深度调查。
那些科局长不了解这个新书记的工作路数,还按以往应付领导的惯例,从公文包掏出秘书点灯熬油赶出来的汇报提纲,汇报者嘴还没有张开,书记就摆手制止,他要求汇报要直奔主题,投资多少,贷款多少,亏损多少?那些懒散惯了的干部哪里见过这个阵仗,这个时候都结结巴巴打哇哇啦,一问三不知,知道的数据还没有书记了解的详细,那满脑门子的汗珠子就流下来了……这些传闻我没法去证实,可政府大院的大大小小领导再也不敢懒惰“搞浆糊”却是真的。
家乡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新来的书记对我们几个年轻教师都很客气,见了我们少年宫的老师都能张嘴叫出名字,和老师交流一点架子也没有。
我俩第一次见面是在我的办公室,和我握手时,他笑眯眯的眼光打量着我,用手轻轻地捏着我的夹克衫:
“嗨,巧啦,咱俩的夹克衫一个样式,撞衫啦!”
“我和书记不能比,我这件衣服是地摊货,是在三道街自由市场买的。”
“哈哈,那就更对了,我也是在那儿买的,比名牌衬衫便宜多了,33元买的对不对?”
我乐了,连忙点头。
几句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就这样面对面的认识了。
他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长了,他和我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书记经常和我掏心窝子说他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棘手问题,有时候他也不可思议的在我们面前骂上级领导的官僚、诅咒组织部门的“眼瞎心黑”、骂对他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我和小张老师私下说,这当官的也不容易,也是满肚子的苦水和委屈。
书记在政府党委大院说一不二有权威,在家里他那些能耐全部失效。尤其是那个青春期的宝贝儿子,可不像政府的科局长那样溜溜儿“听话”,这“小毛驴儿”在家里根本不听他的,书记几次把我请到家里让我帮他出一出主意。
我也不客气,就和他推心置腹的讨论分析,设身处地的为书记出主意想办法。
这办法管用不管用书记一直没和我说,可逢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他都打发他儿子带着礼品送到我家,我家住在教育局家属楼五楼,小小子儿不辞劳苦地爬五楼把东西送上来,有时是七八盒北京蜜饯,有时是牧区的奶豆腐,这东西我知道很贵,书记一送就是五六块儿。
他有一句话挺让我感动——“学生给你送礼是应该的,送啥你都接着,这不犯错误!”
现在刘书记已经退休了,有时遛弯还能看到。
他见到我总是先伸出手和我打招呼:“我那个淘气小孙子也上树爬墙的,只知道疯玩儿,哪天送你那里学画画儿!”
我满口答应着。
看着书记步履蹒跚的背影,我心里嘀咕着一乐,那京腔京韵味儿,一点儿也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