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林:通透的蕴藉


李晓林教授的人物画不纠缠于画种的局限,不刻意追求意象或技巧,他坚持艺术来源于心灵的冲动,萃取版画平面性造型构成元素,在原生自然和人性温暖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主题和表现技法,将感性的直觉升华为有意味的表达,洗尽尘埃,找一寻条回归自我的内心之道,建立起个人的视觉符号体系与独特风格。

李晓林教授是位“跨界”艺术家,他对西方绘画、艺术理论和历史有着深刻研究和理解。他曾经频繁出入国外美术馆,熟稔西方具象绘画造型观念、绘画理念的建构历程,蕴含其间的文化基因、价值源泉和美学思想。虽然,他常常自谦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但是,他近几年一直力图借鉴东方文化特质,人物画创作运用东方的平面性绘画语言,营造并映射出幽玄而神秘的空间感,散发出浓郁空灵的东方美学精神。

李晓林教授认为画种作为媒介,仅仅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工具,不同的艺术家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版画、水彩画、色粉画,或者油画创作确实需要过绘画语言“关”,一旦闯关过去就意味着掌握重新发现、准确把握表达的“话语”,画种不再有隔阂,对李晓林教授来说,他更加在意通过他的艺术创作,让我们发现自己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原来有别样不同的情感与真实。

李晓林教授认为视觉艺术创造并不单纯依赖于眼睛,而是依赖于心灵对平凡和经历的感动。八百里秦川、巍巍太行是他的故土,李晓林教授内心感恩生他养他的黄土高原,家乡父老乡亲在困顿中萌发、延续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艰涩中克服重重困难的韧性,人性光辉赋予他笔下人物坚韧淳朴的底色和无处不在的蓬勃生命张力;对帕米尔高原的一往情深,源于李晓林教授200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到新疆艺术学院三个月的支教,授课之余,他带着画具踏上具有异域风情的南疆帕米尔高原,广袤的原野下,巍峨赤红色的高山,咆哮奔腾的江水,通透湛蓝的天空下静谧旷野,或风情万种、或蓬勃热情的塔吉克男女青年,展现出塞外异域亘古的圣洁,面对塔吉克族老人深深地刻在酱色皮肤之中的皱纹,饱经风霜的脸庞,那深深陷进眼窝炯炯有神的眼睛,平静与凝重、充满仪式感的朴素霎时烙在我们的心中。李晓林教授人物画题材还来自青藏高原,自2005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带领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藏,用水彩、色粉进行人物写生,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素有“万山之祖,江河之母”的赞誉,李晓林教授笔下的西藏人物,呈现出艰苦卓绝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内在韧劲,被紫外线照射的高原红,蓝天白云下的黝黑面庞,逼我们记住生命的意义和信仰的力量,一种超脱现世拘束的虔诚追求弥漫其间。无论面对黄土高原,还是帕米尔高原,抑或青藏高原的人物艺术形象,李晓林教授人物画的视角聚焦“三大高原”,辽阔、深邃的意向背景给了他创作的力量与冲动,随着对高原理解、认知的嬗变,促使着他摈弃旧我,不断以新的艺术方式和审美理念,营造不同的迸发内在生命力的绘画意境。

李晓林教授的绘画作品优雅而深沉、内敛而淡定,整体的强力控制与不温不火地描绘透露了李晓林教授艺术创作的密码。李晓林教授绘画的寄情转换的过程,建立在多年具象绘画技法的锤炼和学识积累之上,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对人、自然转译为物我相融的博大概念。他说艺术家面对人物形象,要调动个人的感受,以激发创作的欲望,在写生过程中,大都是随笔生发的结果,他享受于这种“一气呵成”的状态,那一刻,心灵是喜悦的、冲动的,唯有冲动才能迅速而敏感抓住人物的特质;他在描绘过程中又是淡定的,在不断地在物象结构、用笔笔法、色彩关系调整中,找寻审美意向、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掘描绘人物的神韵。马蒂斯说:“描摹自然对于我来说不再是重要的了,我为什么要去真实地描摹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无限多的物体?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对情感的表达”,以此完成对更高一层意义上“自然天成”的诗意追寻。

李晓林教授的人物画作品通常是写生通过写生的方式,写生,对他来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写生,而是在对立与统一的张弛,通过观察来感知人物,搜妙创真,实现情与景融、思与境谐、神与物游。在写生过程中,物象的生意、生气在他的心中辗转沉淀,李晓林教授笔下的人物不再是生活的具体的“形象”,而以一种“非实在”的方式,镌刻、融合着艺术家思想活动的过程,进而转换成创作表达的画面节奏性的张弛有度、物象的独特精神气质,表现隐于画后面的“精神核心”,建构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图像美学,因此李晓林教授作品里那些浓浓淡淡的色彩就有了耐人寻味的份量,彰显着一种朴素的生命精神,触动或者直指内心,唤醒记忆中曾经的温情与感动,在这个意义上,写生和创作的概念彼此兼而有之。

李晓林教授笃信走向未来的人物画,必然是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中得心源,他即将向人物群像和叙事性绘画题材作更加深入的探究,无论他从事什么样的人物画创作,一定蕴含宏大的观照和精微的叙事,都能帮助我们平和地看待精神的困惑,从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劳作和奔波,促进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宇宙万物和谐共生,让我们透过人物形象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和情感,找到与历史文化的联结点,那些包含冷暖自知的人生体验、莫逆于心的心语,可以托起人性的高度、直面和承荷岁月的悲欣,诠释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让我们自信的心态和开放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建构全球化背景下本土与世界艺术的一种思考。
李晓林教授简历
李晓林,199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委员会委员。作品曾获得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全国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版画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铜牌奖、银牌奖;全国第六届、八届、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李晓林教授人物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