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五大丛林

(2011-05-27 16:28:00)
标签:

杂谈

 

      广州有五大丛林(也称寺院),分别是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华林寺、大佛寺(也有人说是四大丛林,把大佛寺剔除在外)。 

一、名刹光孝寺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距今已有1800多年。

      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此传教。例如印度名僧智药禅师来过,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印度王子达摩和尚来过,并带来了释迦佛的袈裟和钵。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天。唐仪凤元年,高僧慧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

 

      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工艺威严壮丽,特点鲜明。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体现了中国唐代以来的建筑风格。中国南部的许多寺院都仿照该寺的样式。

      寺内有瘗(音亦)发塔、东西铁塔。都各有来头并都是镇寺之宝。

      光孝寺最著名的传奇是六祖慧能正是在这里以“风幡论辩”,成为禅宗南派的创始人。

      光孝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瘗发塔。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以“花塔”为标志的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名胜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六榕寺的名字从明代便有,并沿袭至今。

      六榕寺的名字,据说是苏东坡起的。当年苏东坡从海南北归经过广州时,住天庆观,游静慧寺(六榕寺当时叫静慧寺),览舍利塔,僧人请苏东坡为寺庙题字,苏东坡一瞧,咦,庙里有六棵榕树,然后一挥笔,写了“六榕”两个字。现在的寺庙门口挂着的就是苏东坡的手迹,而那座舍利塔,大概因为比别的塔都漂亮吧,广州人管它叫花塔。

      如今六株榕树已经没有了,所以“六榕”实际上是历史古迹,仅留追忆罢了。

 

 

      六榕寺花塔雄矗寺院中央,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和天王殿、韦驮殿,还有苏东坡画像和有“六榕”的石刻等古碑10余方。塔之西为大雄宝殿,高14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内供奉清康熙二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佛各高6米,重10吨,仪态慈祥,它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大殿南侧现重建了说法堂,榕荫园内有六祖堂、观音殿、僧舍斋堂、功德堂、藏经阁等。

 

 

      花塔与六榕寺是同时兴建的,但原塔已于公元十世纪时被火焚毁。1931年重修时在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高57米,11角形,外观9层,内分17层,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们一般叫它为花塔。塔顶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铸造的千佛大铜柱,连上面的九霄盘、宝珠及下垂的铁练总重达5000公斤。

 

 

      寺内还保存有宋代所铸唐代僧人六祖的铜像,这也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六榕路有一较长地段的商铺也因有六榕寺而成了专卖佛像和与佛教有关物品的市场。

 

三、感觉轻松的海幢寺

      海幢寺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海幢寺,夹在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的一条小路上,珠江早已退到了很远的地方,小路的尽头就是海幢寺。

 

 

      寺内大雄宝殿和塔殿是原有古建筑,碧甍叠盖,宝顶飞檐,庄严古朴,结构雄伟。殿内新铸三尊铜佛,法相庄严,每尊高六米,重八吨,殿後千手观音,仪态慈祥,造型优美。原有的天王殿和令人敬畏的四大金刚,现已重建,恢复原状。海幢寺原有的古刹风貌,重现于今日。

 

        但置身于海幢寺,你体会到的第一个印象并不是宗教的肃穆感,而是一种尘世生活才有的生机与活力。

      庭院里处处都是石凳,神情悠闲的人们坐在那里,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身穿金黄色袈裟的僧人不时地从眼前晃过,步履匆匆。这是一座让人感觉轻松的寺院。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一个“寺园合一”的公园,当时园中不仅有碰碰车,还有酒吧、有烧烤摊……近几年,“寺园合一”取消后,那些带有营业性质的生意从海幢寺撤出,而那些温暖的部分却保留了下来。

      每天,你除了看到有人在此烧香拜佛之外,你还会看到这里有人打拳、做操、跳扇子舞,可以看到打牌的老人家,你不用担心会有过分的喧哗骚扰到佛门的清净。事实上,人们走进海幢寺的院落,声音和脚步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只有低低的笑语会随着清风,在你耳畔掠过。

 

 

 

 四、华林寺的小中见大 

      华林寺位于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

      华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成为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

 

 

      可现存的华林寺,只有初祖达摩堂、五百罗汉堂和祖师殿。其余的都是一些不显眼的旧平房,其他的已没了踪影。华林寺门面很小,稍不留意都难于发现。寺内面积很小,总面积才1364平方米,但寺内有一个很大的五百罗汉堂,它与我在苏州西园看过的五百罗汉堂一样,全是神态各异的金身泥塑像,大小与真人一样,栩栩如生。罗汉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不大的大佛寺

      广州大佛寺位于惠福东路,最早建于明代,当时名为新藏寺,是南汉王刘龙为应天上二十八星宿而建立的。清代扩建为龙藏寺。后因殿宇垂危,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公署被火毁坏。平南王尚可喜为了方便向天子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考访龙藏寺故址,在康熙二年春天,亲自捐献自己的俸禄,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殿宇仿京师官庙的样式,同时具有岭南地方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首。歇山顶上盖的是素胎板,滴水。虽然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也基本完好。另外当年还有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廊庑、香积厨等大小殿堂,房舍都显得清净朴素,宏伟庄严。

      雍正十一年,广州知府刘庶接到雍正皇帝向全国颁发的佛教谕旨,决定选大佛寺作宣谕的地方,在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建韦驮殿,伽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两门。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该寺至今依然为著名的佛教胜地,吸引着众多的信众。

      不过,我到大佛寺时,大佛寺只剩下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其余建筑物均不复存在,只剩一片废圩了。包括废圩在内总面积也只不过5000平方米左右。而现场呢,正在准备举行大佛寺重建工程奠基仪式,很可能是因为要重建而把其余建筑物早已拆除之故吧。从它的面积来说,大佛寺并不大,会不会是因它的大雄宝殿为岭南之首,而称之为大佛寺呢?

 

 

 

 

      我有一网友说,她最怕到寺院。因为那里太庄严肃穆了,给人一种恐惧感,走起路来脚下都是无力的。我呢也同样,特别是开始的时候,更是如此。但后来到寺院多了,同时看了一些关于佛教方面的书,对寺院有了略知一二的认识,因而,这种诚惶诚恐的心理有了一些变化。首先说说寺院的建筑物,所有寺院的建筑要素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它的构成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藏经阁、塔和其他一些殿堂,有的还在天王殿之前设置放生池,有的有名人的碑帖碑林之类。不过每座寺院大多都有它自已的特色,特色越大的,自然影响力就越大。有些寺院呢,也并非上面提到的建筑物都齐全,缺这缺那的也不在少数。

            从广州的五大丛林来说,也各有特色和缺失。光孝寺年代最古、规模最大;六榕寺以“六榕花塔”而知名;海幢寺以感觉轻松而著称;华林寺以五百罗汉而小中见大;大佛寺以大雄宝殿的面积最大而为岭南之首。但它们也各有缺失,较为全面的是光孝寺;六榕寺没有钟鼓楼;海幢寺只有钟楼而无鼓楼;华林寺呢就更简单,寺院的几大要素都没有,只有三个殿堂;大佛寺除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外,其余也是空空如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级浮屠
后一篇:重庆市宝轮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