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就是以偏概全,是伪科学的

(2015-07-08 08:41:55)
标签:

历史

情感

思维模式

文化

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就是以偏概全,是伪科学的

 

2000多年来,亚里士多德总是让人们相信,证据对于创建一项理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这是伪科学的,因为证据最多只能证明它自己,根本不能证明这项证据本身以外的东西。

举例——假设有一个围棋罐,里面有足够多的围棋子。我从里面拿出的5粒棋子,取出一看都是白色的,您动手在里面搅动了一下之后,又拿出了3粒棋子,一看发现也都是白色的。
事实上,有了(5+3=8条证据后,我们能证明什么呢???
实际上,除了可以证明这8粒棋子本身是白色的外,我们并不能证明什么其它的东西。

会不会想到这棋罐里的棋子也许都是白色的?但这只是一种猜想,我们并不能保证棋罐里的棋子真的都是白色的。退一步说,即便猜对了,那也是猜想的功劳而不是我们证明出了什么。

不行!我们再来。这次您先动手,一粒一粒地一连取出50粒棋子,发现无一例外,都是白色的。接着我来,又随手取了出了30粒棋子,发现也都是白色的。

不过,有了(50+30=80条证据后,我们能证明什么呢???

不好意思啊,除了可以证明这80粒棋子本身是白色的外,我们依然不能证明什么其它的东西。

这棋罐里的棋子难道都是白色的?但这也只是一种更加合理的猜想(说得好听就是推测),我们依然无法保证棋罐里剩下的棋子都是白色的。同样地,再退一步说,即便猜对了,那依然还是猜想的功劳而不是我们证明出了什么。

不行!!我们再来。这次您直接将棋罐里剩余的棋子一股脑倒了出来,发现果然都是白色的。怎么样??

但这种做法叫做“检验”,得出“这罐棋子都是白色的”这一正确结论的是检验的功劳,我们依然不能说自己证明出了什么东西。

 

在希腊语中“哲学”的意思就是爱智慧据字面上的理解,哲学应当就是“聪明人”才能玩得转的学问了。不过,在我们中国,也有人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正好有现成的围棋子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来探讨一下。

刚才说了,将棋罐里剩余的棋子一股脑倒了出来发现都是白色的,是吧。现在考虑一个考验神经的情形——假设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棋罐里一共有250粒棋子,并且都是白色的。我呢,故意每隔1分钟伸手取出其中的一粒并出示一下,嘴里还念念有词:“知不知道里面剩下的棋子都是什么色儿的?

对于一个“至巧”的聪明人来说,可能在摸出第一粒白色棋子时就开始有想法了:这罐里肯定不会都是黑棋子了,再说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下完棋收拾棋子时都有黑、白分开的习惯,猜白色应该有一定的把握…。唔,还是再看看吧…。随着第二颗、第三颗白色棋子的出现…,关于“这一罐棋子都是白色的”想法就愈加坚定......。终于,他会不耐烦1分钟、1分钟地等下去了,会将憋在肚子里的话说出来:“这罐棋子肯定都是白色的!”

而对于一个“至拙”的从不抱任何幻想的人来说,他在这罐棋子一粒、一粒被取出的过程中,只会仔细地用眼睛盯着看。在棋子被全部取出来之前,是不应该有任何想法的。即便还有一粒棋子因为意外情况没有最后拿出来,摇一摇棋罐,它还在里面“叮当、叮当”作响。问:那是一粒白棋子还是黑棋子?他仍然会说:“不清楚!我没看见怎么会知道?”

 

可以看出,为什么会有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说法是因为“至巧”与

“至拙”相比,明显就是省略了检验这一步骤,是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的。要说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事情繁复以一一验证,用以偏概全的办法,偶尔耍点小聪明也算是个机灵人。比方说,您有过几次将钱借给熟人甚至亲戚朋友后,不但“肉包子打狗”了,还平添了彼此之间的怨恨。从此啊,您在借钱这个问题上开始变得谨慎,以至于发誓不再借钱给任何人。这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们总不能为了检验别人的人品就拼命地借钱给人家吧。

但是,要在思想界创建一项理论,期望以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其可靠性就是一丝一毫也损失不起的。或者说,亚里士多德的“归纳原理”实际只是经验之谈,由于省略了当初严格检验的这一步,就为后面的纷争埋下了祸根。可以肯定地说,“归纳法”建立在感觉和经验的基础上,它虽然也是人类的一种主流的认识与判断方法,但本身缺少可靠性,根本就不是一个创建真理的途径!这里也举一个不是很绝对的例子帮助说明一下,我们到银行存、取款时,柜员一般都会当面将钱在验钞机里过一遍(还有监控设施),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

最后的问题是,对于我们地球人来说,是“至巧”(习惯以偏概全)的人数多还是“至拙” (实事求是到极点)的人数多?似乎看看自己对这个熟悉的故事——《半夜鸡叫》的读后感就知道了。

选择(1).这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地主阶级压迫广大农民的累累罪恶的写照。

选择(2).那个绰号叫周扒皮的家伙确实够损的,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缺德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