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为什么会有一个漫长的童年?

(2014-04-22 18:36:07)
标签:

家长

教育

思维模式

人类为什么会有一个漫长的童年?

 

——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头脑需要什么》的评论1

 

原文——

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觉得寂寞,为什么?因为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童话故事,他很快融入故事的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幻想对孩子的长大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生活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想象能力。

 

评论——

我们在前面说过,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为了摆脱女人盆骨的桎梏,已经将大脑的发育、生长分两步走了。

1、新生儿的大脑只有约重400克。负责本能行为的大脑下部已完全形成,并且婴儿的大脑就和大人一样具有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但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位于大脑上部的沟回区)之间几乎还没有形成任何起作用的连接。神经元表面积的6080%被突触占领,神经元如果没有突触用作互相连接,就没有价值,数量再多也没有意义。好比只有140亿部电话机,没有互相绝缘的电话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构成网络也是枉然。

2、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在体验与学习的过程中,大脑皮层以每天百万计的速度形成神经连接。为了向繁忙的神经细胞(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保护,皮层形成了额外的支持细胞(又称胶质细胞),因此大脑重量增加了一倍。此后,脑由单一功能的神经元(超过140亿个)和支持神经元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个数超过神经元10倍以上)组成。

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施旺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因其形状类似于海星而得名,它与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物质,其主要作用是阻挡血液与神经细胞直接接触避免使它受到伤害,并向神经细胞提供营养支持。数量巨大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自身消耗葡萄糖与氧气,从而源源不断地向神经元和由它们组织成的神经网络提供能量(主要是生物电),它们实际就是我们大脑里的发电厂哦。

2、而施旺细胞呈薄片状缠绕在轴突上,形成所谓的髓鞘髓鞘部分不导电,因此具有较好的电缆特性,实际是给神经元包裹一层绝缘体,使神经传导按正常的路线进行并且互不干扰,可大大提高了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甚至可以使脑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几乎处于超导状态。据估计,有神经髓鞘和没有神经髓鞘两种情况下的神经传导速度会相差大约一万倍之巨。
   
大脑的髓鞘发育虽然始于胎儿期第5个月颅神经的形成,并贯穿于生命中。但其形成具有规律性,开始于脑干,延伸至小脑及大脑。总的特点为从中央至外周,从深部到浅部,从背侧到腹侧。髓鞘的形成有助于丘脑及大脑皮质感觉功能的完善。在出生时,脑干、中间纵行束、外侧丘系、中间丘系和小脑脚上下方等传导前庭如听触觉等本体感受器的髓鞘先形成;但髓鞘发育的主要过程,大脑的膝状体、距状裂周围、中央后回及中央前回(本体感觉)髓鞘形成是在孩子生下来以后才开始的,通常在4周岁时完成。而顶后壁,特别是前面区域调节运动感觉的髓鞘则形成较晚,整个大脑的髓鞘发育过程以后很缓慢,可能最迟要到20周岁才能最终完成。

就是说,儿童只有在后天生长、发育出给大脑提供养分的数量巨大的支持细胞、建立起正常的神经连接(网络),还要让神经髓鞘这种“绝缘体”生长发育好,大脑才可以正常启用哦。这就是人类必须有一个漫长的童年的真实原因了,童年里的孩子,能力主要表现在潜意识方面(只有欣赏童话的水平,或者说他们的水平与童话相当)。主要依靠潜意识来思维,经常YY我们还在《简介》里说过,“正常的人在年幼时由于意识不健全(比如小孩都喜欢“戴高帽”,吓唬、哄骗对他们都很奏效),意识对潜意识的控制较差,随着年龄的增大 意识的健全,这一状况会得到扭转。”
    早教,就是强制没有发育健全的大脑提前工作,相当于对尚未完工的水网工程提前灌水。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该水网工程的水利效用反而还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继续实施,害处是显而易见的。举例说,在一项研究中,有人对比了诵读困难的儿童和正常阅读者阅读时的大脑情况。诵读困难的儿童激活了大脑的听觉区以及视觉区,好像他们很吃力地将字母转化为声音,再把声音转化为意义.而熟练的读者则完全省略了听觉这一步。就是说,在视觉功能发育不够时,儿童经常不自觉地借助了听觉功能,所不幸的是以后这种“一心二用”就成了他(她)阅读与思维的习惯。我们注意到很多年龄小的儿童喜欢听大人讲故事而不愿自己阅读该故事书,部分原因也就是人类阅读功能的发育滞后于听觉功能了。限于篇幅,对于这样一些相关的危害我们以后再详细讨论吧。但是,7周岁时,大脑仍然没有怎么发育健全的孩子肯定会一刀切地被送进学校,是粗心的家长与顽固的社会习俗不断造就了这样大批“愚笨”的孩子哦。平心而论,小学里的那点知识内容很难吗?让这样的孩子晚几年再去学习它,不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吗?25岁大学毕业与22岁大学毕业相比,就真的那么可怕吗?

     我们现在的孩子即便与古代的成年的读书人相比,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思考能力也是不知要增加多少倍啊!比如荀子说的善假于物(对自然的利用)也就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样的水平了。我们的孩子如果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就限于这样的档次,那会被认为是比白痴强不了多少哦!现在的儿童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需要他们有一定的逻辑与思维能力的,不是像过去的孩子只要会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或者最多能熟练地运用《珠算口诀》就行了。所以,不要说与动物相比,即便说到与古代人相比,现代人类也一定需要“大器晚成”才是,或者说,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要想“大器”则必须适当地“晚成”!如果要回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头脑需要什么》?第一个答案就是就是他的头脑需要继续生长、发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