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中圆圈的几种理解与运用
(2013-07-23 10:01:06)
标签:
育儿 |
在华德福教育里,圆圈是最常见的图形,它的含义非常丰富,澄清圆圈的各种含义,加深对圆圈的理解并且加以运用,对于我们理解人智学、实施华德福教育、促进自我成长,也许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一.对圆圈的五种理解
第一种含义:圆圈象征着宇宙,混沌,整体。
第二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圈内是人类,圈外是宇宙和环境。
第三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人类的一部分,某个群体,圈内是群体,圈外是宇宙和自然环境。
第四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个人的大脑,圈内是个体,圈外是宇宙万物和个体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作为个体的人,他在21岁之前的三个阶段各自特点都是不一样的。21岁之后的个体特征相对比较稳定。
第五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人类的心脏。黄晓星老师多次讲到心脏的奇妙,那种奇怪的扭曲收缩和放开,血液带着二氧化碳进去,再出来就带上了氧气,人类的生命立刻就获得了新的能量。他还介绍了一幢奇妙的建筑,一个华德福学校毕业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建造的银行大厦至今仍是世界各地的人们仰慕之地。要进去参观得排队等一年。里面可以找到外界号称灭绝失踪的鸟类。在里面上班的人不愿意使用电梯下楼,走楼梯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晚霞。……
也许心脏是宇宙精神力量的代表,它最有说服力。也许宇宙的节律与呼吸转换规则正是通过心脏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似乎由此可以延伸出很多的内容:人智学的理想、华德福教育的实施原则、个人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等等。
二.对圆圈理论的几点运用
1.圈里圈外的呼吸相对性
圈里圈外的呼吸是相对的。我们做泥塑的时候曾经塑造过一个很奇怪的物件,形状有些象一把双向勺子,从勺子的正面看是凹下去的部分,另一面必定是凸出的,而正面看是凸出的部分,另一面看必定是凹下去的。
由此,我的理解是,老师想传递一个信息,呼吸是相对的。孩子在独自活动的时候是呼出,老师此刻的观察却是吸入。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活动的时候是呼出的,而学生此刻却是在吸入。人类从自然界索取能量,屠杀动物、采集植物、开采矿物的时候是吸入,而自然界是呼出的。人类排除垃圾的时候自然界是要吸入的。假如人类排除的是自然界无法消化的垃圾,那么,自然界就无法吸入来自人类本应提供的能量。人类的垃圾会日渐成为自己下次吸入的物质,恶性循环必将导致人类的异化和毁灭。
由此,鲁道夫.史代纳通过人智学阐释了人类在宇宙中的真正定位和自身的使命。
2.人类的在宇宙中的正确定位和自身的使命
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环境有两种: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
自然环境有自己的独特时间和空间。自然的节律和季节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人类的物质身体遵循着自然的节律生长繁衍衰竭。沙漠河流冰川雪原……。在这样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成长,人类比较容易形成准确的自我定位,比较容易形成对宇宙万物的感激、崇敬,同时建立起责任感。
人造环境的时间与空间和自然界的不一样。最典型的是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里的,一个月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跨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一个通关的电脑游戏可以给我们经历整个人类文明演变的全部历史。同样,我们还可以跨越一切时空。但是,这样的意志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缺乏真实基础的。由此产生的思考和提炼出的思想是片面的。因为我们无法获得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万物一体的整体观。
由此塑造出来的人是片面的有问题的,对自然不知感激的,他们会很疯狂地无休止索取。比如狼性教育,现代社会崇尚的狮子与狐狸的人格。
人类的在地球是的生存,吸入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界的呼出就是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地球矿物质的演变,为人类生存所需能量的吸入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为生存而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人类的呼出,远古时代和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受到技术的制约,呼出的物质不多,自然界基本可以消化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出来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自然界能够消化的物质日益减少,不可消化的物质日益增多。比如:废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地球原有的生态平衡 人类与自然界的能量呼吸交换平衡逐渐被破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被异化了。人类也就被异化了。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人类只是宇宙创造出来的一部分,人类是自然之子。假如有宗教,宇宙才是人类真正的上帝。人类的使命是帮助地球与宇宙完成能量交换。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认识,鲁道夫.史代纳在人智学里提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的能量交换法则。
3.人智学推崇的的呼吸法或能量交换法则
吸入:遵循自然的节律,季节的变化,呼吸的转换,在不改变自然和人类物质身体属性的情况下进行吸入。素食和顺势疗法很能体现鲁道夫.史代纳的这一理想。
顺势疗法对药物的使用给我们的启示非常重要。他主张把药物放进蒸馏水中稀释,似乎最好是由人去亲自搅动,然后,检测,直到无法检测出药物分子才结束。这样稀释出来的药液,其分子虽然已经消失,但是对疾病治疗的能量依然存在。于是,人类在疾病得到治疗的同时避免了物质身体异化的危险。我认为,这就是鲁道夫.史代纳所追求的人类的最高智慧。人与自然水乳交融,不留痕迹式的吸入,滋养自然式的呼出。
呼出:遵循自然的节律,季节的变化,呼吸的转换,在不改变自然和人类物质身体属性的情况下进行呼出。活力农耕很能体现鲁道夫.史代纳的这一理想。在活力农耕里,人类的能量在搅动土地治疗液的时候显得必不可少。
一.对圆圈的五种理解
第一种含义:圆圈象征着宇宙,混沌,整体。
第二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圈内是人类,圈外是宇宙和环境。
第三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人类的一部分,某个群体,圈内是群体,圈外是宇宙和自然环境。
第四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个人的大脑,圈内是个体,圈外是宇宙万物和个体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作为个体的人,他在21岁之前的三个阶段各自特点都是不一样的。21岁之后的个体特征相对比较稳定。
第五种含义:圆圈象征着人类的心脏。黄晓星老师多次讲到心脏的奇妙,那种奇怪的扭曲收缩和放开,血液带着二氧化碳进去,再出来就带上了氧气,人类的生命立刻就获得了新的能量。他还介绍了一幢奇妙的建筑,一个华德福学校毕业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建造的银行大厦至今仍是世界各地的人们仰慕之地。要进去参观得排队等一年。里面可以找到外界号称灭绝失踪的鸟类。在里面上班的人不愿意使用电梯下楼,走楼梯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晚霞。……
也许心脏是宇宙精神力量的代表,它最有说服力。也许宇宙的节律与呼吸转换规则正是通过心脏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似乎由此可以延伸出很多的内容:人智学的理想、华德福教育的实施原则、个人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等等。
二.对圆圈理论的几点运用
1.圈里圈外的呼吸相对性
圈里圈外的呼吸是相对的。我们做泥塑的时候曾经塑造过一个很奇怪的物件,形状有些象一把双向勺子,从勺子的正面看是凹下去的部分,另一面必定是凸出的,而正面看是凸出的部分,另一面看必定是凹下去的。
由此,我的理解是,老师想传递一个信息,呼吸是相对的。孩子在独自活动的时候是呼出,老师此刻的观察却是吸入。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活动的时候是呼出的,而学生此刻却是在吸入。人类从自然界索取能量,屠杀动物、采集植物、开采矿物的时候是吸入,而自然界是呼出的。人类排除垃圾的时候自然界是要吸入的。假如人类排除的是自然界无法消化的垃圾,那么,自然界就无法吸入来自人类本应提供的能量。人类的垃圾会日渐成为自己下次吸入的物质,恶性循环必将导致人类的异化和毁灭。
由此,鲁道夫.史代纳通过人智学阐释了人类在宇宙中的真正定位和自身的使命。
2.人类的在宇宙中的正确定位和自身的使命
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环境有两种: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
自然环境有自己的独特时间和空间。自然的节律和季节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人类的物质身体遵循着自然的节律生长繁衍衰竭。沙漠河流冰川雪原……。在这样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成长,人类比较容易形成准确的自我定位,比较容易形成对宇宙万物的感激、崇敬,同时建立起责任感。
人造环境的时间与空间和自然界的不一样。最典型的是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里的,一个月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跨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一个通关的电脑游戏可以给我们经历整个人类文明演变的全部历史。同样,我们还可以跨越一切时空。但是,这样的意志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缺乏真实基础的。由此产生的思考和提炼出的思想是片面的。因为我们无法获得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万物一体的整体观。
由此塑造出来的人是片面的有问题的,对自然不知感激的,他们会很疯狂地无休止索取。比如狼性教育,现代社会崇尚的狮子与狐狸的人格。
人类的在地球是的生存,吸入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界的呼出就是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地球矿物质的演变,为人类生存所需能量的吸入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为生存而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人类的呼出,远古时代和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受到技术的制约,呼出的物质不多,自然界基本可以消化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出来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自然界能够消化的物质日益减少,不可消化的物质日益增多。比如:废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地球原有的生态平衡 人类与自然界的能量呼吸交换平衡逐渐被破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被异化了。人类也就被异化了。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人类只是宇宙创造出来的一部分,人类是自然之子。假如有宗教,宇宙才是人类真正的上帝。人类的使命是帮助地球与宇宙完成能量交换。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认识,鲁道夫.史代纳在人智学里提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的能量交换法则。
3.人智学推崇的的呼吸法或能量交换法则
吸入:遵循自然的节律,季节的变化,呼吸的转换,在不改变自然和人类物质身体属性的情况下进行吸入。素食和顺势疗法很能体现鲁道夫.史代纳的这一理想。
顺势疗法对药物的使用给我们的启示非常重要。他主张把药物放进蒸馏水中稀释,似乎最好是由人去亲自搅动,然后,检测,直到无法检测出药物分子才结束。这样稀释出来的药液,其分子虽然已经消失,但是对疾病治疗的能量依然存在。于是,人类在疾病得到治疗的同时避免了物质身体异化的危险。我认为,这就是鲁道夫.史代纳所追求的人类的最高智慧。人与自然水乳交融,不留痕迹式的吸入,滋养自然式的呼出。
呼出:遵循自然的节律,季节的变化,呼吸的转换,在不改变自然和人类物质身体属性的情况下进行呼出。活力农耕很能体现鲁道夫.史代纳的这一理想。在活力农耕里,人类的能量在搅动土地治疗液的时候显得必不可少。
4.人智学的呼吸法在华德福教育中的运用
人智学为每个受教育的个体设计了很多的呼吸途径和渠道。华德福学校遵循非常严格的节奏和呼吸转换规则安排校园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
在华德福培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内心不断敞开,潜能不断被挖掘,心扉不断被打开的过程。个人与环境建立的联系日益密切。个人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渠道和途径日间增加。你就象一个圆形建筑,原来也许只有几个窗口是敞开的,通过学习,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还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窗口象外面的世界敞开来。
在华德福学校,你有很多吸入呼出的渠道和途径,你有很多了解世界的途径和表达自己的渠道。因为老师带领你不断的学习,你心灵的窗户一个又一个地被打开了。比如:泥塑、戏剧、故事、朗诵、写作、音乐、歌曲、舞蹈、绘画、线画、韵律、手工、晨圈、祈祷、演讲、园艺、农耕、医疗、建筑……
5.理解各地文化差异形成的参照
以圆圈作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个人,他的意志活动于独特的场所,从生存环境吸入的信息不一样,动物、植物、矿物等等,由此形成不同的感受,形成读到的思考,作为一种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意识折射出来,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呼出。
6.个人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
以圆圈作为个人生活方式设计的工具,我们可以理解很多人智学爱好者的特别现象。
素食。在华德福圈子里,素食主义者一般是为了避免排放出地球难以消化的垃圾和废气。导致环境恶化,同时也表达了更高层面上的人与自然的整体观。
感激。对自然界时常持有感激之心。
崇敬。对自然界时常持有崇敬之心。
责任感。对地球的生态失衡、温室效应、环境污染持有高度的责任感。
节奏和呼吸转换。自觉建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呼吸转换,动静交替。
总之,对于圆圈的理解和运用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人智学为每个受教育的个体设计了很多的呼吸途径和渠道。华德福学校遵循非常严格的节奏和呼吸转换规则安排校园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
在华德福培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内心不断敞开,潜能不断被挖掘,心扉不断被打开的过程。个人与环境建立的联系日益密切。个人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渠道和途径日间增加。你就象一个圆形建筑,原来也许只有几个窗口是敞开的,通过学习,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还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窗口象外面的世界敞开来。
在华德福学校,你有很多吸入呼出的渠道和途径,你有很多了解世界的途径和表达自己的渠道。因为老师带领你不断的学习,你心灵的窗户一个又一个地被打开了。比如:泥塑、戏剧、故事、朗诵、写作、音乐、歌曲、舞蹈、绘画、线画、韵律、手工、晨圈、祈祷、演讲、园艺、农耕、医疗、建筑……
5.理解各地文化差异形成的参照
以圆圈作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个人,他的意志活动于独特的场所,从生存环境吸入的信息不一样,动物、植物、矿物等等,由此形成不同的感受,形成读到的思考,作为一种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意识折射出来,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呼出。
6.个人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
以圆圈作为个人生活方式设计的工具,我们可以理解很多人智学爱好者的特别现象。
素食。在华德福圈子里,素食主义者一般是为了避免排放出地球难以消化的垃圾和废气。导致环境恶化,同时也表达了更高层面上的人与自然的整体观。
感激。对自然界时常持有感激之心。
崇敬。对自然界时常持有崇敬之心。
责任感。对地球的生态失衡、温室效应、环境污染持有高度的责任感。
节奏和呼吸转换。自觉建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呼吸转换,动静交替。
总之,对于圆圈的理解和运用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859089/
前一篇:月亮班户外玩沙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