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德福教育资料之幼儿园里为什么多采用五音乐器(如五音笛,五音钟琴,五音竖琴)?

(2013-01-23 11:58: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华德福教育及相关的资料

从鲁道夫·斯坦纳的学说角度来看:

    华德福教育重视音乐目的并不在于要把所有的孩子培养成音乐人才,音乐在幼儿园阶段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在7岁前全身都是感觉器官,而人的耳蜗里集中了人体最多的神经元,音乐通过神经刺激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就会滋养人内在的生命力,而7岁前孩子的生命力主要用于身体器官的发展,换言之,音乐在华德福幼儿园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发展物质身体,帮助身体器官健康成长。在Re,Mi,So,Ra,Si Re,Mi这组以Ra为中心的音阶,我们可以看到Ra是在中心的位置,斯坦纳教育中,Ra被称为“太阳之音”,宝宝落地时的那一声就是发的Ra.以太阳之音为中心的音乐往往给人一种温暖,愉悦,温柔的感觉,就是这些感觉在滋养孩子的生命力。

    斯坦纳说:教育的课题就是教孩子“呼吸”,呼吸和形成肉体皆与音乐体验游关联,因为音程与呼吸亦有极深的关联。古代人感受到了七度音程的愉快,(七度音程和呼气有关),是其感受到了世界而非自己的肉体。(古代人和大自然的联系非常的紧密)随着人类的意识进入肉体,变得可自然地感受到五度音程。五度与人类的吸气,呼气是相结合的,也就是在肉体的内外进出。音乐变为三度以后,人类的意识便完完全全地安定于肉体中,自己的内部也可体会到呼吸的程序。

http://s8/mw690/ba7f6119hd3ecc89ac527&690


    孩子在幼儿阶段能够听到成人所听不到的音域内的声音,说话时音频很高,音域却很局限,所以只有歌声和乐器等以音乐的形式提供给孩子时,孩子的听力得到了锻炼,就会发展的很好。(特别强调这里的听力指的是感受音乐的能力)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耳朵没有接受过自然音乐的锻炼,听力就不会得到提高。听力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发音不准,其实是听得不准,因为听“错”了所以说错,自己学习语言的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了听力对于学习语言有多重要。要好好保护孩子的听力。


从中国中医和五行学说角度来看:
    根据《黄帝内经》所述,天有五音:角徵宫商羽;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音与五脏相应,是音乐治疗疾病的重要原理。
    木音(角声)—— 1—— 春季
    木音为吉箫、竹笛、木鱼等乐,入肝胆之经,疏肝利胆,保肝养目。    古箫、竹笛的原始之声,舒展、深远、悠扬,飘逸若仙,高而不亢、低而不臃,连绵不断,显示古木焕发生机,带来春意。木音可以梳理肝火胆热的淤疾,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息时有助于安魂入神,对于容易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其他,如夜晚受到惊吓、盗汗、心中忧郁等,也相当有益。多听木音,可以移转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身心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

    火音(徵声)—— 2——夏季
    火音为古琴、小提琴等丝弦乐,入心经、小肠经,主理心脏和小肠的健康。火是万物的动力,代表心脏,有热量,丝弦的声音可发动人的心弦。《黄帝内经》认为:火通心经,疏导小肠经,丝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除毒伤。聆听火音可以使心、小肠处在沉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

http://s1/mw690/ba7f6119h7b97b03a6090&690


    土音(宫声)—— 3——长夏(暑期)
    土音为古埙、笙、竿、葫芦笙等乐,入脾经、胃经,主理脾胃的健康。
    金音(商音)—— 5——秋季
    金音为编钟、磬、锣等乐,入肺经、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金属、石制品的古乐器,如编钟、磬、锣鼓、铃声、长号、三角铁等,发出的浑厚清脆之声为金音。远古的金声,声声连绵不断地回荡在天地间,其气势高昂、起伏委婉、震荡心肺,帮助人们扩充肺腑,加大肺活量,吸纳大量的氧气。

   水音(羽声)——6——冬季
    水音为鼓、水声等乐,入肾经与膀胱经,主理肾脏与膀胱的健康。水是万物之本:水主肾,是生命之根,肾气蒸发,天地能量合成。水音代表生命之源。水声的声波能强壮肾脏功能,刺激肾上腺分泌,疏导下腹疾患并泻毒,从而平衡免疫系统,提高生命品质。

    华德福五音并不绝对的指 2 3 5 6 7 这五音,有的五音也可是1 2 3 5 6 目前华德福五音多采用的是 235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