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主张混龄编班。华德福的核心理念是:在生活中教育(生活即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一个华德福幼儿园,会为孩子们精心构建一个“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混龄就是其中之一。
混龄班级特点:
(一)混龄班级在班级成员上,明显地增加了教育团体的复杂性。同龄班级更多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同龄幼儿发生横向交往的平台;混龄班级不同,它集合了3—6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这种年龄结构的复杂化,为幼儿初步构造了一个不同于家庭、不同于以往单一年龄组织的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使每一个幼儿在教育团体中的角色、位置、心理体验、沟通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混龄教育方式在保证同龄幼儿交往的基础上,为幼儿构建相对复杂、具纵向性的社会关系。
(二)凡进入混龄班级的幼儿,他所处的团体始终是个不断变化的团体,每年都有幼儿毕业离开而又有新的幼儿加入进来。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所处的教育团体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开始的小弟弟、小妹妹,到小哥哥、小姐姐,这种身份的变化促使其要不断适应和扮演新的角色。这种动态的过程与成人在现实社会面对的情况是相似的。即随着参与社会关系的深入,要不断接受新的身份,扮演新的角色。
(三)幼儿自入园就进入混龄班,连续三年的生活、学习,使幼儿对集体产生兴趣和认识。同时,由于这个班级是滚动发展的,总有年长的幼儿带动年幼的儿童,那种温暖的情感就很自然地延续下去,班级成员也在温暖的情感下产生友爱之心,进而凝结成一个具有向心力的群体。
混龄班级优势——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混龄教育因其混龄编班,使幼儿不仅有与同龄幼儿交往的机会,更有了与自己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机会。班级就像是一个社会的雏形或缩影,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学会了与人交往的的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面对能力比自己强的孩子时的紧张、尊重;面对能力比自己弱的孩子时的自豪、关爱,都带给幼儿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带给他不同生活层面的情感体验。
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多重性的,他是老师的学生、是新来幼儿的老师、是年长幼儿的弟弟或妹妹。如何协调、扮演这些角色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同时,孩子的地位也因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学会照顾别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混龄班中儿童年龄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个别化、个性化,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是每个儿童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混龄教育可促进孩子之间相互学习,小孩子通过接触大孩子,增加了兴趣,提高了认知;大孩子通过给小孩子示范,巩固了所学,培养了自信。
混龄编班对自由游戏有很重要的意义
幼儿游戏的体会依年龄而有所不同。三岁的孩子大多是一个人玩,或者专心的看着哥哥、姐姐玩,然后模仿他们后再自己玩,如果我们将三岁的孩子编在同一个班,让他们自由游戏的话,游戏是完全无法发展的。到了四~五岁,想象力丰富起来,游戏也开始多样化;五~六岁的孩子游戏时,则开始有了游戏的目的。例如[扮演牙医]、[扮演消防车],开始会有一些想法,顺着想法来发展游戏。因此提议[我们来扮……]的,一定是大的孩子。他们会请年纪小的孩子加入游戏。如此一来,三四岁的孩子接受此邀请而得以展开想象力的翅膀,使游戏丰富地发展起来。两三岁的孩子或成为病患、或者成为客人。或在一旁一个人堆积木、骑木马。即使是如此,绝不是一个人被丢下来,而是小的孩子受到周围兄、妹们游戏的刺激,而热衷于属于自己的游戏。
另外,孩子们透过混龄分组而学会等待。例如看着哥哥,姐姐用漂亮的毛线在织东西时,小些的孩子也会想动手做做看,但想到等自己长大些就可以织东西,就学会了开心地等待。这可培养对成长感到喜悦,及对兄、姐的敬畏之心。此外,大班的孩子也可学会爱护小班的孩子,如果全都是同龄的孩子,往往会比较高下,只会促使孩子形成竞争心,但是混龄保育时,培养孩子之间互相尊敬、爱护的心却是可能的。在混龄的团体中培养的是充满爱的心。在小家庭,独生子渐增的现代社会,幼儿阶段让孩子有混龄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