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行书《尺牍十通》

分类: 书法篆刻 |
蔡襄行书《致杜君长官尺牍》(又名离都帖) 纸本 册页 29.2cmX46.8 cm
释文:
襄启。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为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凄恻。旦夕度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启。为谢不一不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于递中。驰信报之。
二、澄心堂贴
蔡襄《澄心堂纸帖》尺牍 纸本 1063年作行楷书 24.7cm×2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一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样本。
三、陶生贴
释文:
四、致彦猷尺牍
《致彦猷尺牍》,又称《大研帖》,1064年,纸本,纵25.6厘米,横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惠蒙贴
蔡襄《蒙惠帖》尺牍 1052年 纸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释文:
八、纡问贴
蔡襄行书《纡问帖》书于1052年 纸本 26.7cm X2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九、暑热贴
蔡襄《暑热帖》(致公谨尺牍)1052 纸本 23cm×2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十、持书贴
此帖系蔡襄致友人的一通尺牍,内容谈到自己当时身体状况欠佳。因知是其至和三年(1056)初知福州所作,作者时年四十五岁。钤有“知颐印记”、“颐”,安歧诸朱文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