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仕女-----张大千笔下妖娆多姿的女子

标签:
敦煌大千仕女 |
分类: 名画美图 |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中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之一,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虽然人们最为称道的是他淋漓恣肆的山水画创作,但他在人物和花鸟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他笔下的美女,既有古代仕女的优雅,又富含时代风采,姿态风韵,个性鲜明。为了深入解读张大千仕女画的艺术成就和特点,本刊记者近日走访的著名书画鉴定家唐健钧先生。
鉴宝:为何张大千偏好并且擅长描绘女性形象?
唐健钧:在张大千的人物画里,多以画女性居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大千认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画”。在他看来,这世上够得上“奇”的男人实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之句。他善于绘画美人,也懂得欣赏美人,在他的笔下既有优雅的少妇,风华绝代的仙女,也有受了惊吓的贵妃,各种类型、各种情绪美人的风情都被他刻画得细致入微。
再有张大千选择美人作为自己的主要描摹对象,也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传统。当年书画大师叶恭绰曾对大千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 ”,力劝他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张大千之所以西去敦煌临摹魏、隋、唐、宋各代壁画,想必与朋友的建议和个人的追求不无关系。
鉴宝: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众多名家巨匠都曾以仕女画知名一时,张大千的仕女画有何特点?
唐健钧:有别于傅抱石所绘仕女的潇洒入神,风格高古;齐白石仕女的神态生动;林风眠仕女的色彩浓丽,张大千的仕女可谓清丽秀雅、别有风姿。因为他眼中的美人标准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仅要长得美,而且气质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
他笔下的美女端庄健康,充满青春活力,不乏当代女性的气息与风采。无论是观音、山鬼、明妃、仕女这样的古代传统女性,还是新时代的摩登女郎,所有女性的脸部结构,特别是眼睛和嘴唇的构造,基本上是一致的,是那种张大千所欣赏的理想美类型。
鉴宝:张大千在仕女的面部、举止、身段的描摹上有何特点?
唐健钧:张大千一生喜欢看川剧和京戏,他认为戏里的美人最美,除了古装的服装美之外,他也喜欢戏中女子脸部的化妆,因此在描绘女子面部时,他承袭唐代的三白画法,将额头、鼻子和下巴处留白,并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从而形成了她笔下美女的一大特色。
除了脸和身段外,手是仅次于眼睛的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中国画中亦有:“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兽难画狗”的说法。张大千不但能细腻传神地描摹表现真人之手的具象,而且手部的丰腴和健康,可以明显地看出受佛教画的影响。他曾在1951年时得意地对人讲:“别的我不敢讲,但是我在敦煌临了那么多壁画,我对佛和菩萨的手相,不论它是北魏、隋唐,还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代、西夏,我是一见便识,而且可以立刻示范,你叫我画一双盛唐的手,我决不会拿北魏或宋初的手相来充数,两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费哟!”
1957年张大千患眼疾后,受眼所困人物画的创作逐渐减少,这对大千的工笔人物是一个重大损失。眼时好时坏,他抢时画人物,终不比好时的风采。大多以写意为多,从此可计为晚年人物,这期间常出现笔墨简劲,用笔率意,减笔、泼墨的梁楷风格。从画面上看,除人物的脸部依然描摹的很细致外,在衣纹的勾画,以及周遭景物的描绘上则逸笔草草,不如以往那样工致。
本图集来源于网络---书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