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竹根雕大师张德和作品欣赏

(2013-05-10 08:59: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董雅玩

   http://s16/mw690/ba7a51b4g7c6eaba0494f&690

    张德和,浙江象山人,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竹根雕专委会主任、第一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十佳民间艺人、象山竹根雕行业的“奠基者”和“领头羊”,痴迷根雕近三十载,锲而不舍,上下求索,先后自创竹根雕仿古法、局部巧雕法、乱刀法、大写意,不仅把濒临绝迹的中国竹根雕艺术推向新高峰,而且还影响早就了一大批艺术新秀。象山竹根雕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名闻遐迩,直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竹根雕艺术之乡。

  近年来,张德和的树根雕艺术也生面别开,成就可喜。其根雕作品注重天趣与人艺的有机结合,突出神韵意境和思想文化内涵,构思新奇巧妙,造型生动自然,个性鲜明独特,品味高雅纯正。刀工寥寥而意味无穷。至今已有《眷恋》、《人之初》、《茅屋秋风》等四十几件作品获得省级、国家级金奖。数百件作品被国内外行家名人及博物馆、艺术馆珍藏。张德和主张,根艺创作要心、手、眼并用。形、意、神兼顾,提出“雕而不雕,不雕而雕”说、“决处求生”说、“心雕”说,他还两度被国家选为“根艺代表”赴法国做文化交流、根雕表演,为视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东方传奇人士。

 

http://s4/mw690/ba7a51b4gdc52b780bc33&690
《楚魂》材料:黄榉;张德和2005年作

  创作手法很可能源自漫画的启发。对于人体的比例,显然不合常规。整个作品呈高耸的山状,象征品德节操的高尚。由于透视的影响和材料自身的外形特征,使得头部靠近“峨冠”的地方形成视觉的灭点,作品虽不高,观者犹如置身袍底,仰望高山。作品两部分以颜色区分开,素描了屈子“江上行吟”的片断。忧国忧民,洁身自好的形象借眉头和嘴角等细部自然流露,“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大概就是指这种品德吧。

http://s15/mw690/ba7a51b4gdc52bb58035e&690
《茅屋•秋风》竹根 2003年作

  2003年获“首届中国竹工艺精品创作大赛”(唯一)金奖;同年 获“第八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银奖;2005年获“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暨浙江省民间艺术普查保护成果展”“天工”最高荣誉奖;2007年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该作由三件独立的单件组合而成,在形式上,使竹根雕之作别开生面,突破过去单体、单一和单调的传统面目,向可塑性小、局限性大的竹根雕弱点发起挑战;在内容上,通过营造山前两座茅屋残破景象,试图表现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诗意,引人有感邻家孩童争抢被秋风吹走的草扇拿回家补漏挡风,是如何让杜甫触景生情,发出脍炙人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心声;在制作上,与选题形式、内容一样罕见,采用了大写意表现手法,不惜调动圆雕、浮雕、镂雕、阴刻和乱刀雕等各种技法,富有原创性的个性与特色。
 

http://s13/mw690/ba7a51b4gdc52bdd9be5c&690
《人之初》材料:竹根;2001年作;

  2002年获“首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选评会”精品奖

  该作用材,取自被抛弃在垃圾堆当作废物的一块竹根,经清除周身嵌满的泥石之后,发现其中有一根弯曲的竹编,斜贴着大竹根,由浓密的根须紧紧裹住……可谓不同寻常,乃至利用如此原生态之“绝”做文章,通过画龙点睛的局部雕刻,加上必要的取舍和整合,使其“根”伴随象有心生的构思“盘活”起来,不失艺术形象的视觉审美效果,均能围绕“人之初”命题,与观众对话,这是该作因材施艺所遵循的创作理念,至于会给人以何种感受,任由见仁见智,共同对“艺术的根”,作出诠释与解读。

http://s4/mw690/ba7a51b4gdc52c1a7b303&690《出没风涛》材料:竹根,张德和2000年作

  2003年 获“首届中国竹工艺精品创作大赛”铜奖;2004年 获“第二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评定会”精品奖; 2005年获“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暨浙江省民间艺术普查保护成果展”“天工”最高荣誉奖。

  此作有感于范仲淹《江上渔者》中渔父捕鱼之艰险,联想到艺人生涯之不易。试图通过雕刀的传递和竹根的介质,来表达作者内心思想情感。君不见,白发苍苍的渔者,在夕阳下驾一叶扁舟,全神贯注地奋力拼搏在风浪中,去打捞明天的希望,那空空的渔篓则警寓艺无止境。成就属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作品由上下两个联体竹根巧构而成。作者巧妙地借用根、须、空、节、疤等一切自然因素,内容丰富、心裁别出、清新自然、独特隽永。

 

http://s16/mw690/ba7a51b4g7c6ead443f3f&690
《大地》材料:黄荆 张德和2000年作

  2000年 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2004年 获“第九届中国根石艺术博览会”(刘开渠根艺奖)金奖。

  这位慈眉善目,满怀爱意的母亲,望着怀里正准备哺乳的婴儿的画面,象征了大地对于人类的馈赠和不图回报。这种朴素的母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验过,令人想起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既是母性的体现,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母亲的伟大使命。

http://s12/mw690/ba7a51b4gdc52c761e8cb&690《张飞》竹根雕,张德和1990年作。

  1991年 获“第二届浙江根艺优秀作品展”开拓大奖。

  怒目圆睁,怒发冲冠的形象,以前仅存于我们的想象当中,作者给这些想象以实在的外形。难得之处在于虽然夸张,但是生动、合理,眼神与须发呼应地十分和谐、贴切。
http://s3/mw690/ba7a51b4gdc52cbcad6e2&690
《玉立》材料:香柏 张德和2001年作;

  2003年 获“第三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同年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仕女、贵妇人之类一直都是作者比较钟爱的题材。在材料的选择上,他发现柏树去皮之后那段根的色泽、肌理,很适宜表现女性的衣着以及肌肤的质感,《玉立》就是一件这样的作品。“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所指的应该就是这种优美秀丽,又不失典雅庄重,气质与容貌兼备的形象。

 

http://s14/mw690/ba7a51b4gdc52ce8daedd&690
《 秀》材料: 八棱木(内蒙古) 张德和2007年

  由一块形状不规则的根瘤,作者联想成斜栽金钗的古典东方女性。几何、线条形的五官与面部轮廓使观者不能确定她到底是谁,从眉眼间略带高傲的“贵族”气质以及精巧、细腻的纤纤玉颈与樱桃小嘴,实际上暗示出,她不是表现特定的某个人,而是作者对于东方女性玲珑精致、含蓄内敛的由衷赞美。

http://s5/mw690/ba7a51b4gdc52d14822e4&690《斜风细雨》材料:竹根 张德和2004年作

作者将连体的两个竹根通过根须的遮掩和过渡构思成一个整体。一个做人物,一个做鱼篓和桨,大胆、巧妙、自然、贴切。作者考虑到了主人公渔父身上的 “蓑衣”被吹得整齐的摆向一边;竹根须(棕榈)交错纠结也极像被雨水打湿的蓑衣,而渔父仍在风雨中自得其乐,表现出隐遁世外,“不须归”的主题。

 

http://s13/mw690/ba7a51b4g7c6eaedbc36c&690
《思想者》材料:竹根 2002年作

  作品与《智者》的做法相同,其最大的特点乃是对材料本身的挑战:竹子内部虚空,在仅有可供雕琢的表面上充分施展技艺尤其困难。高鼻、深目、光洁的肤色,以及脑后那顶富有新疆特色的帽子,在作者看来,虽然世间存在着民族、肤色、信仰的差异,然而思想者们对人生与社会的思索却颇为相似。

http://s7/mw690/ba7a51b4gdc52d7a11c86&690

《思凡》材料:黄荆 张德和1998年作

  表现的是两仙女因为世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思恋人间。虽然在天上,还是忍不住回头下望。这件作品在静态中展示出动态的形体,上升的身躯和俯视的视角形成张力,形向上而神欲下,使得作品既有飘逸的感觉又有一份稳重的定力。

http://s16/mw690/ba7a51b4gdc52daf3494f&690《老朽》材料:竹根 张德和2002年作

  这个看上去多少有点“丑陋”的作品,架着一副眼镜,有点老学究的模样,更像是一位绍兴师爷的形象,显出其精明的职业特性。但干瘪的嘴唇,高耸的颧骨,满脸的皱纹,印证了《红楼梦》中这样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盘算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免不了老与朽。

http://s12/mw690/ba7a51b4gdc52dd601dbb&690

《华装初试》材料:竹根 张德和1997年作;

  1999年 获“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世纪杯)金奖

  竹根雕创作顺天应人,特别是面对畸形根材,须经反复揣摩与推敲,如同该作便是充分调动形象思维,敲定认为易出效果的最佳方案,才得以胸有成竹的开始下手:分别运用“乱刀法”和“局部雕刻法”,不失分寸地把握住所作古典仕女高耸的发髻、厚软的毛领及面相的刻画,同时利用根材因生长遭受石头挤压而成扭曲变形的形状,是之恰到好处地构成“不雕而雕”的“华装”部分。并能看出人体手臂在里面隆起的生动姿态,以及足以与整个造型追求“雕而不雕”的其他部分,形成虚实相间、互动协调的统一体,而令人物形象脱颖而出,一展躯体俯首的优美身姿和处在那种“镜前人后,试着新装”情节中凸现的风韵。


http://s15/mw690/ba7a51b4gdc52dfc0e3ce&690

《澹泊》材料:油松 张德和2001年作;

  2003年 获“第三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2004年 获“第二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评定会”精品奖。

  作为雕塑,在三维空间展示形体,通常的做法是把对象刻画得精确到位,借用一个具体、可把握的形象来传递作品的信息。然而作者在创作《澹泊》的过程中,尤其在对眼睛的处理上,采取的是把对象虚化的表现手法,与之相反,众所周知“画龙点睛”的典故,在这里却隐而不点,既是作者的自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认为,一位文人、先哲对待人生,处理世事,应怀澹泊之心,不求乎外,但求乎内;眼睛不是用来审视外界,而是内省,佛曰“观自在”,不为名利所累,自然也就澹泊了。

 


http://s5/mw690/ba7a51b4gdc52e28a2b94&690

《钓鱼岛主人》材料:竹根;张德和2005年作

  钓鱼岛既是我国的领土,在作者看来,又是如“蓬莱”、“方丈”之类的世外桃源。作品采取两种不同的木材表现出相异的肌理,竹子因为有节,呈筒状,取其一半为船身,柏树的天然纹理处理成船下的波涛,作者描绘了一幅渔夫栖身钓鱼岛的画面。“主人”一词也是千百年来国人对于其领地主权的见证。


http://s8/mw690/ba7a51b4gdc52ed2ce747&690

《大智》材料:羊食果木 张德和2000年作;

  2001年 获“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

  作者在塑造正面“老子”形象的时候,用的是俯视的视角,有几个好处,一是能和观众目光直接接触,发生交流;二是符合老子倡导的“无为”的哲学观念。拱手状、目光下垂的老子,以其“沉静”,和自然融为一体。另一个别出心裁的地方是,老子反面,依照自然的纹理,俨然一位西方圣哲的胸像,意指东西方智慧有所偏重但殊途同归。

 


http://s11/mw690/ba7a51b4gdc52f03cbf2a&690
《刘海戏金蟾》1993年作 材料:竹根;

  1994年 获“浙江省首届乡镇企业优秀工艺品展评会”特等奖。

  作者由竹根向树根雕刻过渡的早期尝试之作。该作品在原是别人失败的作品之上,调头、翻面,加工而成。在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刘海手中,垂下一吊三三两两的铜钱,使得作品以亦动亦静,有声有色。歪头侧脑,嬉皮笑脸的“刘海”的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http://s10/mw690/ba7a51b4g7c6eb25d0ac9&690
《 背影 》材料:香柏 2007年作

  将优美的形态与伟大的母爱融为一体的佳作,在绘画与雕塑中屡见不鲜,然而此作独具一格:仅仅是通过一个在摇篮旁边的“背影”,营造出含蓄、典雅的东方女性形象。作者考虑到对于面部的审美,也许各人喜好不一,但一个充满慈爱的“背影”,总是能在记忆的深处拨动人们的心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