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2-11-18 14:45:23)
标签:
教育 |
“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与评价”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背景
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就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也由来已久,但结果值得怀疑。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依然举着素质教育的旗帜,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背负肩上的作业负担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解决。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的活动时空,设计生活化的语文作业,改变语文作业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的状态。把语文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提倡作业的“趣、精、活、创”,可以更好地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前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其实,所谓的“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仅仅是针对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它绝非不要作业。我们要的是作业形式多样化,要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学生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个体的情况去完成,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语文作业:语文作业不像其他科目,容易具体量化。语文学科本身是注重日常积累、广博吸收的。对语文能力的训练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综合进行。
2、、语文生活化作业生活化:教师布置的作业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素材,到生活中去运用、验证、扩展、深化所学知识,表现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情感,强化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语文生活化作业的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就要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的生活化的活动时空,进行语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作业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的状态。其目的在于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改变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把语文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使学生的作业更实在,注重生活经验的感悟。
2、在情景的体验中,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3、借助“生活”的大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分析、评价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语文生活化”作业怎样设计。
2、“语文生活化”作业如何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联系学生生活,优化作业内容
①、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参与式作业
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课外,联系别的学科。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语文知识,激发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作业活动。
②、结合教材视域,设计专题性作业
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最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
③、利用教材载体,设计运用性作业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业,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增长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习了课文《九寨沟》,让学生自己作连环画《我的家乡》,并附上解说词。
④、结合学生自身,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时间,并允许学生超前学习教学进度以后的教材,并通过展示性的“暗示”评比,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2、尊重学生差异,优化作业形式
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身心发展状态不同,对学业的掌握程度不一,对作业的需要形式也就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巧妙地设置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形式。如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读一读,课前查阅资料、历史背景等,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为多元的生活化作业。
3、注重主题整合,优化作业目标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态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因人而异、因类而异的弹性作业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批语、谈话、电话、信件等多种形式来暗示、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和优秀生,使得优者更优,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从而对作业充满信心,使作业变为一种心理需要,享受作业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作业生活化的评价:采用多元评价,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自主设计的评价。师生自我评价。讲究评价艺术,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作业评价应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
2、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僵化”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将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3、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的心灰意冷。为此,我们将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启动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①学习有关理论,调查论证。
②制定并上报课题研究方案。
③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
④进行人员分工。
2、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3月——2012年10月)
①2010年6月——2010年10月指导学生生活化学习,对教师如何布置生活化作业及如何评价进行指导,请行家座谈,在实践中不断交流。
②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根据计划实施研究,有针对性地定期举办各类研究活动,广泛交流,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10月——2012年10月)
①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撰写报告。
②组织对实验成果的鉴定评审,做好结题工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行动研究法:语文课堂教学与音、体、美结合;课堂教学与各项活动结合;低年级段教学与养成教育结合,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重点,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编写学生作业集、教师经验论文集、学生作业案例集、实验成果报告集等。
1、《学生生活化作业集》
2、《教师经验论文集》
3、《学生生活化作业案例汇编》
4、教师上课实录、学生活动照片
5、实验成果报告
6、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一直致力于学校教科研工作,有相当强的科研实力。所有参加成员参与过学校各级课题的研究,且多年来潜心语文教学研究,经验丰富。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课题组将落实好以下几点措施:
1、
2、
3、
4、
5、
6、
组长:
成员:郑苏芳
吴永刚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