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2017-06-15 10:37:48)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节课中,我认为生成较好的几点,也正是我认真落实了这个总的要求。

 

一、有效使用导学案。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更多参与的空间,展示的机会,欣赏的机会,突出了主体参与,有利于多元探究,使课堂更自主、更实在。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我将“身边的垃圾知多少”和“小组一天产生垃圾重量统计”放在课前,其目的是:①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有利于独立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②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很遥远,坚定学好科学的信心。

 

三、分组有重点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展示,起到了:①节省教学时间。②互动互展中互学的作用。这样做会让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无形中促进了科学方法的形成,为后面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突破难点有层次。在突破垃圾的危害这个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填表感知、回文感知、图片感知、小组议论等方法有序进行,使学生自己明白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三大危害,自然真实,水到渠成。

 

当然,课中的不足还有很多,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有:

 

①对科学概念、分类展示不清不实,导致设计有误,课堂生成模糊不清。

 

②数学感悟环节,小组作用未得到有效落实,各层次学生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就有无事可做之嫌。这也是分组学习、学案使用中的一个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