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2017-06-12 15:33:06)
标签:

教育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能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
、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习过的化学变化,引入新的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哪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今天还要来研究一些物质的变化。
1
、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出示硫酸铜溶液)谈话:这种物质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铜晶体溶解于水得到的溶液。
      2
、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原样进行比较。
      3
、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
、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看到这些现象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你为什么会将它和铁锈联系在一起?
(现象是: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杯底有沉淀物出现。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逐渐变为红褐色。)
 5
、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

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形成了,这是一个证据。)

铁钉上的红色物质是怎么来的?没有浸入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红色物质是溶液中析出来的,它是铁吗?我们平常看到的铁是灰白色的,铜是红色的,那么铁钉上的红色物质可能就是铜了,这是另一个证据。根据这两个证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6
、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谈话:我们再来重温一些化学变化,看看在这些化学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同时出现了哪些现象?

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
、指导学生完成化学实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示学生注意,不要将药品洒到试管外。)

板书: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这是化学变化,颜色变了,出现了沉淀。

4、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课件出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小结归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引起的。人们也往往依据物质发生变化时出现的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当然最终还要经过检测来确定到底有没有产生新物质,以及产生的什么新物质。

三、知识拓展
1
、蜡烛燃烧与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电灯亮了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许多气泡热开水杯子上方冒出大量的热气
这两个图片中都有气体产生,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不都是,开水冒出大量的热气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4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生成了新的物质。
5
、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不对,开水冒气是物理变化。
6
、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板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硫酸铜溶液                  产生了新物质

   颜色变了--------------------→ 化学变化

  

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颜色变了   产生沉淀    化学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