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2017-06-12 14:17:29)
标签:
教育 |
《铁生锈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一块铁片、锈铁和一些铁锈,电路、磁铁和锤子。
三、教学过程:
课前将学生准备的材料放在课桌上,各组检查是否准备好。
(1)、情景导入
1、师生问好。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物质变化的形式有几种?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生活实例图片。(课件出示)观察后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3、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铁生锈了
4、质疑导入探究活动,看到这些生锈了的铁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发表意见)
(2)、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拿出一块生锈的铁片和一块不生锈的铁片),这两个都是铁片,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仔细观察回答,如何证明我们的看法?
安全提示: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3)、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将学生中的猜想罗列出来)
3、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说明:由于铁生锈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在课堂完成这个实验,希望同学下去过后按照你们制定的实验计划,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一定要作好实验记录。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做数学练习题,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因为钢铁制品的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2007年我国的钢铁产量约有5亿吨.那么我们一年将会损失多少钢铁啊?
2、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为下节课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