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2017-06-12 14:09:12)
标签:

教育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伊始,我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从众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事物的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概括形成或一般的原理。

一、引导——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引入概念

概念如何引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的。因此在课前导入部分,我注重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利用学生都感兴趣的魔术入手,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在对“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这一概念引入之后,合理安排学生使用课前准备好的淀粉,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激发、深化学生思维,理解概念。

三、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形成概念

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要注意多层次地进行,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利用准备好的蔬菜水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反复观察淀粉遇碘酒变色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又展示课外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外延。

本课节中,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立,建立在学生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观察,让学生全面地、准确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

当然,这节课我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实验前的一些细节部分,如学生的实验习惯等等,都还需要在课堂中继续加强引导。又如语言措辞方面便有待加强。教师的语言、措辞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在做魔术以及表述淀粉与碘酒反映变色,在红萝卜上的成色表述上,还有待组织语言措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