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2016-03-16 11:21:12)
标签: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摘要: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辅助作用,预习的好,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辅助作用,预习的好,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呢?
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一般说来,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习具体课文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它是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能力——因为这种自练本身是在“尝试了解”课文,只要没有忘记启迪心智方面的训练要求,是很有利于培养“会”的能力的。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另外,抓好预习也是不断缩小“教学差”的有效手段之一。此外,预习还有这样一些基础作用不容我们忽视“预习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可以更好地认识教材背景,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认知的好习惯,有利于教学反思、课程总结。”同时,“学生预习解决了将要学习内容的部分问题,听课时就能抓住重点、明确目标,学得主动;预习时思考过的问题可成为听课的钥匙和线索,有助于打开自己的思路;有了预习基础,听课的质量高,课后复习、作业的速度快,便有时间进行新一周期学习的预习,自主学习能力无形中也得到了培养,进而也抓住了其它环节,使他们掌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规律。”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策略
1、预习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
“开始时学生不知如何预习。为此,教师不仅要安排预习时间,布置预习任务,而且自修课也到班里去,一是督促,二是答疑。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减少教师在场的时间,预习任务也不要布置那么具体,课本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都要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对理解上确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留待正式上课解决。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课堂上就有足够的时间抓住重点、难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自修课中自觉进行预习,这样做既培养了预习能力,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对预习知之甚少,需要教师具体进行安排如安排预习时间,安排预习任务等,而且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全程陪伴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减少教师陪伴和指导时间;到了中高年级后就可成为一种习惯。
2、加强预习指导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学生年级不同,预习的方法也不同。先谈一谈高年级如何预习。
在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预习。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
一画段,二画圈,
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
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
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中前“四画”在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五画、六画”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六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3、多种形式监督,不断完善
不定期检查,可利用个别抽查,课堂交流,家长监督等形式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预习效果展示活动,通过预习成果的展示,全班交流,发现优点,改掉不足,使整个预习效果日趋完善。也可通过填空、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使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