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
(2016-02-22 17:44:25)
标签:
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插图 |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课本插图适当地利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课本插图适当地利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文插图进行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课文插图的作用
1、利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语文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兴趣。插图与文字相比较而言,有着艺术形象的可视直观性,容易取得读者的认同,赢得读者的信赖,并作为视觉语 言让读者在不假思索之中接受。所以,当学生面对语文课本时,总是先看插图,由插图激发阅读课文内容的兴趣,引起图文之间的思维互动,“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且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教师在教学当中可利用插图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插图导入课文,获得背景知识,看图理解课文难点和细节,通过图文对比激发其进一步探求课文的求知欲等。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不少作者像的插图,目的在于让学生领略作者的风度和气质。如果没有插图,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只能依赖课本的注释和教师的零星补充,学生只能“知”其人而不能“见”其貌,有了插图才能使抽象认识和形象认识结合起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1、、掌握好使用时机
使用插图的时机应依据文、图及其教学目的而有所不同,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前,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后,有的要放在讲读之中。
放在讲读之前主要是为了激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讲读课文当中使用插图,主要是实现图文结合,以图解文,以文赏图,使之相互促进。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插图,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反过来,有的插图,限于学生的经历和审美能力,不易欣赏,而须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细细观察、揣摩,才能较好地赏析图画。有的插图,放到讲读课文之后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主要作用是赏析、深化对课文的认识,体会文中没有表达和难以表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依据插图,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并发挥插图的整体性记忆功能。课文插图的使用时机是由使用目的决定的,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使用插图的不同时机。有时为了多个目的,发挥插图的多种功能,就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重复使用。插图使用次数的多寡和时机,要视教学需要而定,而不必也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式。
2、加强教师指导
第一,指导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一般是先概览整个画面,获得整体印象,再察看细部,图文对照。最后再欣赏整个画面。在观察局部时,可以按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顺序和方法进行。
第二,根据需要删繁就简。
有的插图,或画面内容比较庞杂,或对突出课文主题无甚帮助,教学中不必要在枝节上花费宝贵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要点。
第三,发挥想象,补充画面内容之不足。
图画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动”起来,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会画外的意境。
第四,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细部,弥补课文描写的不足。
在变幻无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面前,语言有时是苍白无力的。许多写景的文章,尽管文辞优美,但总不能穷尽插图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好插图,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丰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第五,避免干扰。
在教学实际中,插图的作用不全都是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如学生耽于插图,忽视了其他内容的学习;被枝节问题困扰,不能集中注意力于重要处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多幅图画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