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教育,给孩子最好的未来 ——阅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分类: 书屋 |
《民主与教育》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一篇博士论文,文章紧扣基础教育现实进行了民主教育探索,语言深入浅出,让我这个初步认识民主教育的新人,也能看得明白。
民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
胡适将民主看作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即认为民主不只是一种形式或外在的东西,而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这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于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相信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家庭背景、经济水平,其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民主与爱有关。李镇西老师说,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不是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但爱心不一定包含着民主,有太多的老师以“爱的名义”,在做着伤害学生的事,却还口口声声说着“这都是为你好!”以“民主”的名义,做着专制的事,还美其名曰“大家的决定”。而真正的民主必然蕴含着爱心,具体说来,民主教育有这样的特征: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
民主与有独特个性的“人”有关。“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长大后都各有其价值。静观现在的教育,大多是“共性教育”,就是抹杀学生个性而用一个模式去强行规范学生的教育,整齐划一,致使本来色彩纷呈的精神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学生都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而“个性”教育,不仅仅是指“因材施教”之类的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理解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不同人格,成为健全的社会公民。
要想真正实现民主教育,还有许多相关的社会因素,但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无旁贷的义务,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变得更加充满人性,充满民主,必须善待每一个学生,每一颗心灵。
“我们的教育必须改变”!
我们的教师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