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和译文(二)

(2013-04-02 17:31:51)

着,与“背”相对。【4 此二语谓对真书的书写规则无所领会,写起草书来更觉困惑。【5 薄:轻微,少。【6 解:懂,明白。【7 粗:疏忽,不周密。【8 传:传递;传送。【9 阂:阻隔不通。【10 派:水的支流。【11 条:植物的细长枝。【12 畐:同“幅”,布帛的宽度。“方畐”指方形的笺册。中国古代点诰,诏命,表奏等均用方形笺册,故“方畐”亦借指重要文书。【13 殆:大概,几乎。【14 谨:慎重,小心。【15 殊:特别,很。【16 札:古时写字的小木筒。翰札:泛指书信笔札。  

有些人虽然多年注重点画结构,但离规矩还很远,临摹楷书不领悟笔法,学习草书就会迷惑不解。假使稍微能写草书,粗略地传承一些法则,便固守己见,不采用公认的法度。他们不能理解,心手交融在一起,就象水同源而流向不同;“转”和“用”的技法,就象同一棵树上分布不同枝条。适应变化和时用,行书地位重要,题榜刻石,楷书为先。草书不兼具真书,似乎近于单调拘谨;真书不参入草意,不是书信。

十四、真〔1〕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2〕性〔3〕;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4〕点画,犹可记文。回〔5〕互〔6〕虽殊,大体相涉〔7〕。故亦旁通二篆,俯贯〔8〕八分;包括篇草,涵〔9〕泳飞白。若毫厘不察,则胡、越〔10〕殊风〔11〕者焉。

  注释:【1 真:真书,指篆书和隶书,不是楷书。【2 情: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3 性: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4 亏:缺损。【5 回:曲折,环绕,旋转。【6 互:彼此。【7 涉:牵连,关连。相涉:有关联的。【8 贯:古代穿钱的绳索,穿,通,连。【9 涵:沉,潜。泳:在水里游动。涵泳:深入体会。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正渊明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10 胡:北胡。越:南越。胡、越:胡与越,分别指北方与南方的各民族,胡在北越在南,疏远隔绝,自然风格大不相同。【11 风: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  

  真书由点画表现形态,由使转表达情感;草书由使转表达情感,由点画表现形态。草书违反使转的写法,便不是汉字;楷书缺少笔画,还可以记录成文。真书和草书虽有不同,但大体互有关系。所以还要学通大篆、小篆,融会隶书,参酌章草,浸淫飞白,如果不仔细研究,那真书和草书象北胡、南越的风俗大不相同。

十五、至如钟繇隶奇〔1〕,张芝草圣〔2〕,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3〕;元常不草,使转纵横〔4〕。自兹〔5〕以降〔6〕,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7〕。

  注释:【1 奇:臻于奇绝。【2 圣:跻于圣境。【3 狼藉:此之谓点画密布。【4 纵横:笔势奔放。【5 兹:这,这个,此。【6 降:下。【7 逮:及、达到。《荀子•尧问》:“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至于钟繇隶书臻于奇绝,张芝草书跻于圣境,因为他们专精于一体,达到精妙绝伦。张芝不以楷书见长,但他的草书中点画起伏顿挫,钟繇不擅长草书,而他的真书中使转纵横交错。自钟繇、张芝之后,不能兼备真、草书优点的书家,达不到钟张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专精一体。

十六、虽篆、隶、草、章,工〔1〕用〔2〕多变,济成〔3〕厥〔4〕美,各有攸〔5〕宜。篆尚〔6〕婉〔7〕而通〔8〕,隶欲〔9〕精〔10〕而密〔11〕,草贵〔12〕流〔13〕而畅〔14〕,章务〔15〕检〔16〕而便〔17〕。然后凛〔18〕之以风神〔19〕,温之以妍润〔20〕,鼓之以枯劲〔21〕。和之以闲雅〔22〕。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23〕。验燥湿〔24〕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25〕。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注释:【1 工:技术和技术修养。【2 用:物质使用的效果。【3 济成:相助促成,《后汉书?卢植传》:“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4 厥:代词,其。《书?伊训》:“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济成厥美”即济美,犹言在以前的基础上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5 攸:所。《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各有攸宜:指各有所宜。【6 尚:尊崇,注重。【7 婉:柔顺,和顺,(说话)曲折含蓄。【8 通: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9 欲:需要。【10 精:细密的,与“粗”相对。【11 密:精致,细致。【12 贵:值得看重,重视。【13 流:像水那样流动不定。【14 畅:痛快,尽情地。【15 务:一定。【16 检:约束,限制。【17 便:简单。【18 凛:可敬、畏惧。【19 风神:中国古代美学用语,原指人的风采神韵,后指文艺作品中的气韵。【20 温:通“蕴”,犹指积蓄、含蓄。【21 鼓:振动、振作、激发。《易?辞系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22 和:调和、调适。《国语?郑语》:“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闲雅:娴静优雅。【23 性情:主要指个性、性格方面。哀乐:主要指突发的情感表现。【24 燥湿:指书法里用墨的浓淡枯湿。【25 俄顷:片刻也,晋郭璞《江赋》:“倏忽数百,千里俄顷。”

  虽然篆书、隶书、今草、章草,技巧和效果不同,它们表达出的精美,各有所宜:篆书注重婉转而圆通,隶书需要精劲而茂密,草书重视流动而畅达,章草务求有法度而简单。然后以风采神韵让它可敬,以妍美湿润来使它含蓄,以瘦硬老劲使它振作,以安闲雅致使它和婉。这样,可以表达作者的禀性,体现作者的哀乐。察看用笔方法,自古以来标准不变;体会壮年和老年的差别,顷刻之间即可理解。唉,没有步入书法大门,如何了解它的奥秘呢!

十七、又一时而书,有乖〔1〕有合〔2〕,合则流媚〔3〕,乖则雕〔4〕疏〔5〕。略〔6〕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7〕务〔8〕闲,一合也;感惠〔9〕徇〔10〕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11〕,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12〕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13〕,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14〕,四乖也;情怠〔15〕手阑〔16〕,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17〕。

  注释:【1 乖:违背、背离,不协调。《韩非子?亡征》:“内外乖者,可亡也。”《易?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2 合:符合、适合。《孙子?九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过庭在《书谱》中以乖、合来说明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3 流媚:犹谓柔媚,明李东阳《兰舟诗送邱苏州南归》:“幽兰出山泽,移植秋风时,清芬寡流媚,借问爱者谁?”【4 雕:“凋”的古字,衰落。【5 疏: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雕疏:凋零,零落。宋苏辙《和毛君州宅八咏?翠越亭》:“檐间翠樾雕疏尽,却放墙东好月来。”【6 略:大致,简单,不详细。【7 怡:和悦,愉快。【8 务:事务。【9 惠:恩惠。《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韩非子?有度》:“不为惠于法之内。”【10 徇:通“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史记?伯夷列传》:“贪夫殉财。”徇知,犹言舍身报答知己。【11 发:散开,分散。【12 遽:匆忙、仓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景公遽起。”《左传?昭公五年》:“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闻吴师出,盖起疆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13 屈:使弯曲,与“伸”相对。【14 称:适合。【15 怠:懈怠、疲惫、不恭敬。《荀子?儒效》:“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书?大禹谟》:“汝帷不怠,总朕师。”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夜。”【16 阑:衰退、消沉。南朝宋谢灵运《长歌行》:“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情怠手阑:犹言神情疲惫,手腕无力。【17 差:不同,不同之点。  

  作书时,有“乖”有“合”,合则流畅秀媚;乖则零落粗疏。大略说明原因,各有五种情况:精神愉快,事务悠闲,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季节调和,气候温润,是三合;佳纸良墨,互相映发,是四合;偶然兴起,提笔作书,是五合。心不在焉,事务缠身,是一乖;违反己意,迫于形势,是二乖;燥风吹迫,炎日当空,是三乖;劣纸恶墨,两不称手,是四乖;精神倦怠,手腕疲乏,是五乖。在“合”与“乖”之间,书法优劣对比明显。

十八、得时不如得器〔1〕,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2〕,思遏〔3〕手蒙〔4〕;五合交臻〔5〕,神融笔畅。畅无不适〔6〕,蒙无所从。当仁〔7〕者得意忘言〔8〕,罕〔9〕陈其要;企〔10〕学者希〔11〕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12〕厥〔13〕旨〔14〕。不揆〔15〕庸昧〔16〕,辄〔17〕效〔18〕所明,庶〔19〕欲弘〔20〕既往〔21〕之风规〔22〕,导〔23〕将来之器识〔24〕,除繁去滥,睹〔25〕迹〔26〕明心者焉!

  注释:【1 器:工具。【2 萃:聚集、汇集在一起。【3 遏:阻止、阻拦。【4 蒙:昏迷,眼发黑。【5 臻:到。【6 适:切合,相合。【7 当仁:当之无愧。【8 得意忘言:此为《庄子》的哲学、美学命题之一。《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大道》:“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认为“意”重于“言”,对于主体与客体、创造者与欣赏者、表达者与接受者来说,“意”的创造表达和接受领会都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只要得到了“意”,便可将“言”忘却。《书谱》引用《庄子》的话,表明在书法创作中只要情感的表现得到了满足,其它的笔墨形式与规则皆可抛却,此乃孙过庭书法美学的最高抒情哲理。【9 罕:稀少。【10 企:踮着脚看,今用为盼望的意思。仰望、盼望。【11 希:观望。【12 敷:陈述、铺叙。【13 厥:代词,其、他的,那个。【14 旨:宗旨、要领。【15 揆:度量、考察、揣摩。【16 庸昧: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17 辄:总是。【18 效:显示,呈现。【19 庶: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20 弘:扩充,光大。【21 既往:过去。【22 风规:风度品格,指文学作品风格。【23 导:启迪。【24 器识:器局与见识。【25 睹:看见。【26 迹:前人遗留下的事物。  

  天时有利不如工具得宜,工具得宜不如志愿实现。如果五“乖”相聚,使人头脑昏蒙,下笔茫然;五“合”汇集,让人心情愉快,笔画流畅。书写流畅者无所不适;书写昏蒙者茫然无所从。精通书法者,往往得意忘言,几乎不讲到笔法的要领;期望学习的人,只看到表面,而想阐述书法的奥妙,虽然讲述大意,却粗疏不精,白费功夫,未能阐明要旨。不顾个人见解愚昧,讲述自己的习书心得,但愿能弘扬传统法度,启发后学者的聪明才智,去掉繁冗芜杂的论述,看到前人的书论,能够心领意会。

十九、代〔1〕有《笔阵图》〔2〕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3〕,点画湮〔4〕讹〔5〕。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

  注释:【1 代:本应作“世”。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为“代。”【2 《笔阵图》:传为晋卫夫人所作,王羲之书。【3 舛:违背。【4 湮:埋没。【5 讹:错误。

  世代相传有《笔阵图》七行,中间画有三幅执笔的手式,图象谬误不真,点画模糊错误。近来在南北各地流传,可能是王羲之的作品。虽然不能确定真伪,但还可以启发初学书法的儿童。既然一般人手中都有《笔阵图》,就不再编录在此文中。至于以前各书家对《笔阵图》的评议,多数流于虚浮文饰,都是描述外面的形状,没有阐明内在的道理。我现在撰述的文章,不采用这些评议。

二十、若乃师宜官〔1〕之高名,徒彰〔2〕史牒〔3〕;邯郸淳〔4〕之令〔5〕范,空着缣〔6〕缃〔7〕。暨〔8〕乎崔、杜〔9〕以来,萧、羊〔10〕已往,代祀〔11〕绵〔12〕远,名氏滋繁。或籍甚〔13〕不渝〔14〕,人亡业显〔15〕;或凭附〔16〕增价,身谢〔17〕道衰。加以靡〔18〕蠹〔19〕不传〔20〕,搜秘将尽。偶逢缄〔21〕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22〕难觎〔23〕缕〔24〕。其有显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25〕抑扬,自标先后。

  注释:【1 师宜官:汉代书法家。【2 彰:明显,显着。【3 牒: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史牒:史册。《晋书?隐逸传?卒谧》:“伯夷去国,子推逃赏,皆显史牒,传之无穷。”【4 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或作子淑。三国魏颖川人,魏文帝时为博士,给事中,精于古文,晋卫恒《四体书势》:“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唐代张怀瓘《书断》列邯郸淳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入妙品,谓其“八体悉之,师于曹喜,犹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5 令:美好,善。令范:良好的典范。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成万世之良规,实百年之令范。”【6 缣:双丝的细绢。【7 缃:浅黄色的帛。缣缃:供书写用的浅细绢,泛指书册。唐代颜真卿《送辛子序》:“惜乎困于缣缃,不获缮写。”【8 暨:到、至,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暨乎今岁,天灾流行。”【9 崔、杜:崔瑗和杜度。【10 萧、羊:指萧思话和羊欣。萧学书于羊,以隶书见长。羊则受书法于王献之。(或以萧为萧子云,不合。)萧思话(公元406455年)兰陵人,宋文帝元嘉中为青州刺史,后至散骑常侍、中书令、丹阳伊、郢州刺史。工行、隶、草书、南齐王僧虔《论书》:“萧思话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殊当不减,而笔力恨弱。”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诗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宣和书谱》谓萧思活书:“风流媚好,殊不在羊欣下。”羊欣(公元370442年)字敬元。泰山南城人,历官中散大夫、义兴太守等。王献之外甥,尝从舅学书,善隶、行、草书。范晔、萧思话、王僧虔皆师其书。南朝齐王僧虔《论书》:“欣书见重一时,行、草犹善,正乃不称。”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谓羊欣真书“一时绝妙。”【11 祀:世、代。【12 绵: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13 籍甚:盛大、卓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14 渝:改变,违背【15 显:传扬。【16 附:依从。【17 谢:去世。【18 靡,碎烂,毁坏。【19 蠹:蛀蚀。【20 传:流传。【21 缄:封闭,此谓私下、私自。【22 殆:大概,几乎。【23 觎:见。【24 缕:麻线。【25 俟:等待。

  至于象师宜官名声显赫,只在史册载有大名;邯郸淳典范良好,不过在书卷上留个名声,他们都没有作品流传。至于崔瑗、杜度、萧子云、羊欣之后,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出现很多名家。有些在当时已负盛名,经久不衰,其人虽不在世,书法却备受推崇;有的书家依附权势抬高身价,人过世后,书法很少受人称道。另外,有些书法作品因糜烂蠹蚀而不传于后世,或被人搜刮无遗,偶然虽有被鉴赏的机会,但机缘很少,好坏混杂一起,几乎难以辨别。当代闻名的书家,还有墨迹存世,不必凭借别人的褒贬,才能分辨出他们的高低。

二十一、且六文〔1〕之作,肇〔2〕自轩辕〔3〕;八体〔4〕之兴,始于嬴正〔5〕,其来尚〔6〕矣,厥〔7〕用斯弘〔8〕。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9〕之流、龟鹤花英〔10〕之类,乍〔11〕图真于率尔〔12〕,或写瑞〔13〕于当年,巧涉丹青〔14〕,工亏翰墨〔15〕,异〔16〕夫楷式,非所详焉。

  注释:【1 六文:指六书。指六种文字,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谬篆、鸟书。【2 肇:开始,起始。【3 轩辕: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据传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建国于有熊,又号有熊氏。战炎帝于阪泉,战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又传汉字亦初创于轩辕之世。《史记?武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黄帝时,因卿云作云书。”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黄帝时,有臣沮涌、仓颉观鸟迹以作文字,此文字之始也。”“帝至翠三为之泉,有黄龙负图而至,令侍臣写之,以示天下,曰河图书。”【4 八体:指秦代八种不同用途的书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一说指书史上八种主要的书体。说法不一。宋人周越《古今法书苑?序》:“自仓史逮皇朝,以古文、大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通为八体,附以杂书”。唐韦续《墨薮》:“又曰字有五易:仓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制隶书,汉代作章草是也。其八体者,更加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并大、小篆是也。”【5 正:秦始皇姓嬴名政。【6 尚:久远。【7 厥:它的。【8 弘:大。【9 龙蛇云露:皆为中国古代象形书体之名。龙书传为庖牺氏时的古文字,六书之始。元郑杓《衍极》:“太暤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荣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蛇书,鲁人唐综,当汉、魏之际,梦龙绕身,寤而作之。”元刘有定记“唐终为‘唐综’”,“梦龙”为“梦蛇”,黄帝时,因卿云作云书。唐徐坚《初学记》:“垂露书,如悬针而势不遒劲,阿那若浓露之垂,故谓之‘垂露’。”【10 龟鹤花英:一作“龟鹤芝英”,皆为中国古代象形书体之名。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鹤头书”与“偃波”皆诏版所用,汉家尺一之简是也,亦名“鹤头”,“芝英书,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11 乍:暂时、短暂。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文选?张衡〈西京赋〉》:“将乍晚而未半,怵悼栗。”【12 率尔:轻率。《晋书?文苑传?袁宏》:“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13 瑞:吉祥。【14 丹青:做颜料的丹砂和青雘,后泛指绘画。【15 工亏翰墨:犹言“谈不上翰墨工夫。”【16 异:不同于。

  况且“六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黄帝;“八体”的兴起,则始自秦始皇。距今岁月悠久,历史作用巨大!但古今时代不同,妍丽和质朴概念也不同,既然现今不用,就略去不谈。还有龙书、蛇书、云书、垂露篆之流,龟书、鹤头书、花书、芝英书之类,只是简单地摹拟物象,或者图写吉祥图像,和绘画有关,与书法并无多大的关系,不能当作书法规范,因此很少讨论 “六书”和“八体”。

二十二、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1〕十章,文鄙〔2〕理疏,意乖言拙〔3〕。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4〕未泯〔5〕,翰牍仍存。观其致一书、陈一事,造次〔6〕之际,稽〔7〕古斯在。岂有贻〔8〕谋令嗣〔9〕,道叶〔9〕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10〕。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11〕寥〔12〕!非训〔13〕非经,宜从弃择〔14〕。

  注释:【1 《与子敬笔势论》:传为王羲之所作,对该文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孙过庭运用“内证”证明该文之伪。【2 鄙:粗俗。【3 拙:笨,不灵巧。【4 尘:、世间。【5 泯:消灭,丧失。【6 造次:匆忙。轻率。【7 稽:考证、考核。《荀子•正名》:“无稽之言。”【8 贻:遗留,留下。【9 嗣:继承。柳宗元《六逆论》:“宋襄嗣而子鱼退,乃乱。”【10 叶:和洽。【11 诞:欺诈,虚妄。【12 寂:静,没有声音。【13 寥:稀少。【14 训:典式、法则。【15 择:选择、挑选。《荀子•性恶》:“择良友而友之。”

  世传王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句鄙俗,理论疏率,意义谬误,言词拙劣,仔细研究它的主旨和情趣,绝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王羲之地位高,天份好,格调清隽,文辞雅致,在世间的声誉并未泯灭,书信仍有存世。研究他写一封信,谈一件事,即使在仓卒的时候,还在考求古训。传授书法给后代,应该合乎义理,而此书竟然违反法则到这样的程度!又说他跟张伯英同学,更是荒诞无稽。若是汉代末期的张伯英,时代和东晋完全不接近;如果晋代有同名的张伯英,为什么史书上寂寥无闻!此书既不是法则,也不是经典,应该放弃。

二十三、夫心之所达〔1〕,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2〕、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3〕酌〔4〕希夷〔5〕,取会佳境。阙而未逮,请俟〔6〕将来。今撰执、使、转、用〔7〕之由〔8〕,以怯〔9〕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10〕掣〔11〕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吁〔12〕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注释:【1 达:通晓。【2 通:懂得,彻底明了。【3 冀:希望。《韩非子•五蠹》:“冀复得兔。”【4 酌:考虑,度量。【5 希夷:指空虚静寂,无声无色的玄妙境界。《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6 俟:等待。【7 执、使、转、用:皆为用笔运笔之法。“执”指执笔,“使”指运笔,“转”指转折。“用”指点画结构安排。清代宋曹《书法约言•答客问书法》:“客谓谢陵子曰:‘作书之法有所谓执,可得闻乎。’射陵子曰:‘非浅深得宜,长短咸适之谓乎。’曰:‘其次谓使,可得闻乎?’曰:‘非纵横不乱,牵掣不拘之谓乎。’曰:‘次为转,可得闻乎。’曰:‘非钧镮不乖盘纡相属之谓乎。’曰:‘次谓用,可得闻乎?’曰:‘非一点分相背,一划辨起伏之谓乎。’”【8 由:方法。【9 怯:害怕;畏惧。【10 牵:拉,引领向前。【11 掣:牵引,拉。【12 纡:屈曲,曲折。

  心中的领悟,不易用语言表达;语言明了,也不易形成文字。只能大概描述它的形态,陈述它的要领。希望能描绘书法的玄妙境界,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我还做不到,只好等后人来完成。现在解释执、使、转、用的方法,让迷惑不解的人有所领悟:执,就是执笔有浅深长短之分;使,就是运笔有横竖撇捺之别;转,即行笔的转折呼应;用,即结构的揖让向背。

二十四、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1〕,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2〕前言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3〕其枝派。贵使文约〔4〕理赡〔5〕,迹显心通,披〔6〕卷可明,下笔无滞〔7〕。诡〔8〕词异说,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务裨〔9〕学者。

  注释:【1 途:道路。【2 举:提出。【3 析:分开,解释。【4 约:简要,简单。【5 赡:富足。【6 披:打开。【7 滞:凝积,不流通,不灵活。【8 诡:怪异,奇异。【9 裨:增添,补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