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恕我直言,莎莉·霍金斯是真的不好看。
好在演员早就不是单纯靠脸吃饭的职业了。
莎莉·霍金斯即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是在演艺事业上却能越走越顺。
检索她的履历不难发觉缘由:演舞台剧出身的她表演功底扎实,随后又在电视剧和电影的领域多有历练。
真正接到的主要角色是《指匠情挑》中的女贼苏,其后在《无忧无虑》中的表现则为她赢得了金球奖和银熊奖的最佳女演员。
13年在《蓝色茉莉》中的演绎则让她提名了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
而今年无疑更是莎莉·霍金斯的幸运年。
一部《水形物语》观众口碑炸裂,在专业人士眼里也颇受好评,莎莉·霍金斯业已凭此获得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女主角,即使借此进奥封后,也不是不可期待的。
而在年尾则将上映由她出演的《帕丁顿熊2》,口碑更超前作的这部佳作,想必更能助长她的人气。
但我想要提的,不是《水形物语》中的她,也是《帕丁顿熊》中的她。
是《莫娣》中的她。
《莫娣》是一部16年在特柳赖德电影节上初映的传记类电影。
讲述的是莫娣·道利(出嫁从夫姓更名为莫娣·刘易斯),一位加拿大最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的生平。
现在我越来越搞不明白真人真事改编这六个字代表的含义了。
因为这六个字所代表的真假比例实在是不可知晓的。
像是这部影片,说真,真到莎莉·霍金斯都不怎么需要扮丑就能够完美和真实的莫娣形象重合。
上图为莎莉·霍金斯扮演的莫娣,下图为真实的莫娣
要说假吧,对于莫娣的真实经历所做的艺术性加工还是相当多的。
譬如莫娣的丈夫埃弗里特·刘易斯的人物性格就极大地被戏剧化了。
片中的埃弗里特性格孤僻,脾气也暴躁,被很多人讨厌,直男癌的性格更加让人发狂,甚至对莫娣放话说在家中的地位“首先是我,然后是狗,再是鸡,最后才是你”。
但是目睹影片最后记录莫娣和丈夫生活的真实影像,完全可以发现真实的埃弗里特明明是乐呵呵性格很好的人。
还有就是对莫娣的人生展现地并不完整,有一些为了展现爱情而可以忽略其他部分的嫌疑。
由于并没有能找到的准确信实的莫娣传记,加拿大拍摄的关于她的纪录片也无迹可寻,
真实的莫娣到底是怎么样我们总归还算是管中窥豹,但就这部影片来说,足够感人。
莫娣患有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甚至出现了体态上的病变:驼背,走起路来也一瘸一拐的,走在路上甚至会招致孩子们扔石子。
说到这免不了夸一下莎莉·霍金斯,她将莫娣的体态演绎地相当到位。
剧情的发生的时间点是大概是莫娣35岁的时候,三年前她丧父,一年前丧母。她在与哥哥共住了不久之后,搬去与姨妈同住。
哥哥带来了将房子卖掉的消息并将莫娣的私人物品悉数交付给了她。
莫娣无法忍受姨妈的轻视和寄人篱下的凄苦,于是她响应了埃弗里特的“寻求住家女佣”的告示。
于是一个从外表上讨人嫌的和一个从性格上讨人嫌的两个人就这样相遇了。
埃弗里特本意是寻求一个住家女佣,莫娣的不谙家务让他恼怒,恶语相向,甚至还动了手。
两个人在一段时间的将就之后慢慢地相处和谐起来,莫娣也开始重拾起自己的绘画,随着她慢慢地家里装饰的美丽起来,丈夫的态度也越变越好。
与此同时,莫娣也将自己画的小卡片随着丈夫卖的鱼附卖。没想到甚至比丈夫的鱼更加抢手,价格也越卖越贵。
丈夫体谅了莫娣的创作欲望,支持她的绘画,甚至开始主动承担起家务。
莫娣的画越来越出名,甚至美国的副总统都闻名向她买画。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上门求画,但是困扰莫娣已久的风湿性关节炎慢慢剥夺了她作画的能力,关节疼痛让她握不住画笔,甚至最后夺去了她的生命。
丈夫最后一个人守着屋子带着对莫娣的思念走向了剧终。
这部影片中展现的莫娣的纯真和对艺术的热爱让人动容,丈夫被莫娣感动从一个直男癌变成了爱妻狂魔的故事也让人觉得感动。
这段很不靠谱的两段讨人嫌的感情之所以能走下去甚至还能感动不少人。
一则是莫娣的知足和目标明确,对于这样被很多现代女性诟病的人渣,但她满足于埃弗里特送了她一程让她免于被路边的小孩追打,于是就死心塌地地跟着埃弗里特。
二则是埃弗里特虽然脾气坏,但是并不是爱的绝缘体,能够感受到莫娣的爱,也能够适时地反馈,所以最后变成了一个面冷心热的暖男。
整个剧平淡的风格也让人感到特别舒服,所以作为一部爱情片来看是十分成功的。
但作为一部传记片而言,总还是逃不脱失实的嫌疑。
尤其刻意加入的寻找女儿的剧情太过煽情,而实际上莫娣的女儿虽然被送养了,之后也曾联系过莫娣,但从未被莫娣接受。
不过尤其让我感觉用心的是影片中对莫娣一生最重要的一件艺术品予以了极高程度的还原。
没错,就是她与丈夫共同居住的小屋。
小屋里不仅摆满了她的作品,墙面上也装饰着她的涂鸦。
而且影片中出现的画作也尽量还原了莫娣的画作风格。
这种真实感让人感到动容。
因此总结来说,这部影片是一部能够带来感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