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虫三岁
首发:李小军的电影日常
这两天很多票友留言说:
怎么还不评《那年花开月正圆》呀?
https://wx3/large/ba4956b5gy1fj51jbr2ebj207i02fdfw.jpg
瞧,这不就来了。
其实原本我准备等过段时间再写这部剧,因为它全剧整整有75集,截至我撰稿时,才更新了4集,连零头都不到。
然而,今天早上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吐槽这部剧:
孙俪又演大女主了,一星。
我觉得匪夷所思,难道因为这个原因就给《那年花开月正圆》差评?
而且不止那一位朋友,有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的质疑——
https://wx3/large/ba4956b5gy1fj51itasl0j20fd04lt9i.jpg
这就让人有些疑惑了,
孙俪没关系,大女主没关系,为什么孙俪 大女主就让人不快了呢?
还有就前4集的观感而言,《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剧到底怎么样呢?
且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https://wx2/large/ba4956b5gy1fj51i4pk17j20bl0giwpo.jpg
截至我撰稿之时,豆瓣评分8.1。
在我心里,《那年花开月正圆》(以下简称《那年花开》)目前来看也就在这个位置,
8.0左右,四星上下,
它无疑是八月份上线最好的一部剧,乃至在今下半年可能都算得上前三甲,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它太神,而是因为同期的好剧不是很多。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Qsfj8twq_hagN.png
就前四集来看,《那年花开》确实有一些不足,
比如,题材不够新颖,大时代下宅院里的女人当家做主,家国情仇的戏。
在零几年的时候就有很多。
还有关于原声台词的问题,不是说演员台词功底差,而是故事的背景是陕西秦商,剧中天南海北各不相同的口音(尤其是何润东的宝岛台湾腔)听了让人别扭。
不过这部剧的制作功底还是扎实的,
在更细致地谈论这部剧之前,
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剧的导演——丁黑。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hKEqnHSc_dJWE.png
今年年初的口碑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以及2013年的《大秦帝国之纵横》都是他执导的作品,而他的成名之作是2003年电视剧版《玉观音》。
巧了,孙俪的成名之作也是2003年的这部《玉观音》,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6cz43MQ4_Fgws.png
好巧,何润东2003年也主演了这部《玉观音》,
《那年花开》则是这三人继《玉观音》之后的再度合作。
按理说,丁黑原本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
又拍过很多关中电视剧,应该非常适合接拍《那年花开》这样的秦商题材。
事实上这部剧在第一集中,
就用几个简单的美食特写点明了它的关中属性。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OUvDaPez_5AF9.png
然而可惜的是,在此之后,它几乎完全丧失关中特色。
除了人物偶尔提到的秦商、关中的词语,
前四集的其他剧情、道具、服装、台词,可以放在中国任何一个地域,和《白鹿原》相比,高下立现,委实可惜。
不过需要说清楚的是,这只是在和《白鹿原》相比,如果是和一般的国产剧比较,完全不会上升到这种程度。
《那年花开》前四集的观感和大部分国产剧相比,是数一数二的。
这部剧的气质很好。
我说的气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比如整体的服装,镜头语言、画面,演员妆面、举动,台词韵味。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HUZUHxKI_aI7E.png
作为一个妹子,我非常心水剧中的服装,
除了预告、剧照中孙俪成为少奶奶后,身上穿的刺绣衣裙,
我还很喜欢前几集中陈晓的青色衣衫。
不仅精致,而且符合人物鲜衣怒马,吃喝玩乐的少爷性格。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RxgMmsPO_rPCS.png
对妆面我的评价标准是两个字:干净。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国产剧中女性角色的唇色、眉形、眼影眼线深深的伤害着。
在我看来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
非特殊剧情设定下,一副干净的妆容才是镜头所好。
这样不仅看起来清爽,
也不会喧宾夺主,掩盖了演员表演时细微的面部表情。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ZtmpEqNx_PUQa.png
当然,没有面部表情的就另说了。
《那年花开》的镜头拍摄也比较正,不乱,一看就是老江湖了。
在这部剧的某个预告里,有一段孙俪独自在院子里回忆过往的一镜到底拍摄。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近3分钟,非常流畅舒适且动人。
包括如何表达「回忆」,
比闪回重复剪辑的手法讲究多了。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uGtQRaZr_4n9F.png
再说演员演技,说真的,剧中各演员表现有些参差不齐。
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有认真地去演戏。
区别只是有些演员的能力,水平确实有限。对于评价剧中的表演来说,用心了,值得鼓励,但并不能因此就给予其高于本身水平的评价。
就前几集来看,
剧中我最喜欢的男性角色是张晨光饰演的吴蔚文,也就是吴聘(何润东饰)的爹。
比他儿子更温润有礼,气度不凡。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gqaHkZ4F_7kPE.png
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当然是孙俪饰演的女主啦,
目前为止,她一家独大,剧中还没有第二个塑造得细腻丰富的女角。
女主周莹是走江湖靠卖艺,骗人营生的姑娘,
古灵精怪,有人说像小燕子的人设,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剧中的周莹更像是紫薇的脑子加上小燕子的性格的合体:没规矩,但明事理。
而且孙俪的表现也很好,演出了江湖的野气。
就拿第一集中初见陈晓前的这段戏来说,两个丫鬟在说话,没有她一句台词,她却演出了一整串内心的潜台词。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HMwyhKCA_EOeE.png
再说台词韵味吧,也就是剧本的台词质量,我看到了努力。
很多细节之处的心思很有趣,
比如陈晓饰演的沈星移动不动就喊“拿我鞭子来”,刀子口豆腐心,有点可爱。
俞灏明饰演的杜明礼说话喜欢“打机锋”,用京剧唱段、俚语啥的来隐喻他的真正想说的话,作为一个面慈心狠的反派,这样还是蛮有意思的。
但,整体却没有给人特别优秀的感觉。
像我前面提到的,剧中缺少陕西的地域特点,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台词的问题。
除了台词,关乎剧本的还有很重要的部分:
剧情。
前四集的剧情饱满,虽然题材不新颖,但细节上足够新,
女主招惹两位男主的方式都够“有个性”。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52/2528594/201709/U542mpKL_bsr2.png
三四集中剧情层层迭进,一环套一环,结成了个扎心的“结”,目测这也是将来家国情仇的基础and铺垫。
那整体上来说怎么样呢?
拜托,全剧有75集,这才播到第4集谁知道整体来说会怎么样啊?!
所以我也不是很懂那些现在就认定这部剧和《甄嬛传》《芈月传》是一个套路,一个故事线的孩纸们到底是怎么看出的,莫不是他们读过剧本?
不过他们说孙俪在国产剧中的戏路被固定了,这确实没错。
从《甄嬛传》以后,大女主的戏就格外受市场欢迎。
同时,孙俪大女主的形象也就更加固定。
如果我手上有一部这样的剧要拍,我也会第一个想到她。
https://wx4/large/ba4956b5gy1fj51h3pq1wj20ff0adn6u.jpg
之所以有人会对孙俪 大女主感到反感,无非是因为看腻了。
人们总是希望眼前看到的东西,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书本衣裳帅哥美人,永远都是鲜活的崭新的。
审美疲劳是演员的大敌。
所以,我也希望孙俪娘娘能有更多截然不同的形象,
氮素这并不代表着,她演的同一类形象就没有了价值,同一类形象,毕竟不是同一个形象。更何况,对剧组来说能饰演这一类角色的,如今好像也没有太多的人选。
《那年花开》确实是值得一看的。
它虽然算不上那么神,但我们也根本无需用神剧的标准去要求每一部剧。
四星推荐给你们,
希望它将来的剧情走向不会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