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闪光少女》好评如潮?

(2017-07-21 21:54:03)
标签:

杂谈

​ 近来听友人提起,有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口碑很好,在上海电影节囊括了很多大奖。

《闪光少女》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07cPhNdGrZdxBia02FoiccPwnQDUVPDFj28C6ibibtuncDJFg14SticGERA/0?wx_fmt=other


从这片名看,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会以为这是一部日本片,但其实这是部纯粹100%的国产电影。

凭借多年的观影经验,我判断这大抵是一部类似于《垫底辣妹》的励志片,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踏入放映厅的那一刻,我对此片的了解仅限于以下几个关键词:

“徐璐、励志片、好评如潮”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3sU05763FFhe2h4pfWOzZNFoobcWLYJavYg2YZC5ksBaviaYlGKuAjw/0?wx_fmt=other


徐璐这小姑娘乍一看不会让人有惊艳之感,方脸、高颧骨,作为一个内蒙古人,她的大骨架显露无疑。

但也恰恰因为她的大脸,让人更觉亲和力,真实,像是你我身边都曾遇见过的姑娘

如今的明星们无论是上真人秀,还是微博发段子,亦或是各种视频挑战、直播,不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亲民接地气的形象吗?而在这方面,徐璐天生就有优势

徐璐刚出道时就是高起点,《红楼梦》中的薛宝琴,《甄嬛传》中的甄玉娆。

一路都是名导大制作,可谓是娱乐圈中少见的幸运少女,果然啊,长得讨人喜欢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

尤其是今年,她更是好资源一个挨着一个《鬼吹灯》、《海上牧云记》、《风声》···

从这部《闪光少女》起,徐璐将一步一步地迈向一线小花的行列,让我们拭目以待。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xtIBJnuK6rnH9zib8kgeSaicruyZTWU0qaIJMV5go42AUib5De67j14Cw/0?wx_fmt=other


那么这部《闪光少女》究竟如何呢?它是否真的如风评所言那样好?

我自己的观点是:过誉了。

电影虽然还不错,但远没有达到很多人所说的劳什子“年度华语十佳”、“惊喜之作”、“个人观影TOP3”···

豆瓣目前7.2的评分,有点虚高,如果让我来评判,6-7分的水准

前面也说了,在踏入影厅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知之甚少。

所以,当我看到这是一部以二次元和古风民乐为主打题材时,我惊呆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UPdCe0rXnIValSCiaLYpzNJvqNNIswkMFJUP95yia7mkiaMjVzSm3NlzA/0?wx_fmt=other


看着满银幕的小粉红,元气少女,coser,各式ACG元素,以及两位少女舞法天女般的装束,我很尴尬,尴尬极了

同样尴尬的,还有我旁边那位70岁上下的阿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阿婆的内心感受,是她嘴边停留了138秒的爆米花告诉我的。

我尴尬的原因并不是说我对二次元文化有什么偏见,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次元纯爷们

毫无防备地突然将我扔到这样一个卡哇伊的世界,我真的一时承受不来,尴尬,尴尬是今晚的XX国际影城。

我绝对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部B站投资的电影···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2I2yK5R7mI0R1HqsVA1G1ZtJTcU3xT1WsapibcW7NyR6pia9xqHQIqkQ/0?wx_fmt=other


除了作为一个三次元人类,突如其来的二次元文化让我感到尴尬之外,影片的台词更是不遑多让。

以中二、羞耻为基调,加上直白的说教,正义的指责···我仿佛以为自己是个16岁的孩子在看高中生教育片。

影片的女主陈惊是一位学习民乐的高二学生,同时她还有着一个同样学习民乐的男闺蜜油渣。

因为表白学习西洋乐的男神遭拒,还被奚落民乐太土,她决心要组建乐队,为民乐正名。

可惜找遍全校,都没有人响应她的计划。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be0qVPMdTZ3WUSJVlcJG6uictocXa8CpXSXuW316Xgot47HJ4GiaL6wA/0?wx_fmt=other


所以她只能将希望寄托于502宿舍的四位二次元少女。

接下来的剧情,不必猜也想得到,民乐和西洋乐之间掀起一场斗争,并最终以民乐生出结束整部电影。

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得辩。

影片最触动我的地方,有三点。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AojRsWYW9iaibvjtBjgYh2oR1n6LAALutSYZJQOrCMXBNa39BxrWxW1g/0?wx_fmt=other


首先,音乐

作为音乐总监的梁翘柏,让本片的几处配乐都恰到好处,尤其是最终show时合奏,燃爆影厅,听得我整个人都沸腾起来。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几乎没有听过古风音乐,片中的一曲《权御天下》,激昂有力、霸气非凡,真可谓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5FyzMyXRVY1VEIdLhLsiayPKLUfQp5PHUmocRxHLiboCMjn7Aq6eyo2A/0?wx_fmt=other


其次,对传统文化的宣扬

也不怪影片将民乐定位于“土”,就大多数人而言,提起二胡、唢呐、锣、鼓,想到的必定是下里巴人,而钢琴、小提琴、萨克斯这些则想当然地被归为阳春白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总是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尝试之意。

就拿钢琴举例,国人真正呈规模性的接触钢琴,时间不足百年。

而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之流,有多少年的历史我想不必多提。

家长们见得太多了,太熟了,自然就不想再让孩子去学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而《闪光少女》算是给有这种思想的家长们上了一课,民乐同样值得学习。

“你们听过民乐的声音吗?如果民乐不牛,我们学这么多年有病啊?你们去国外学习,跟别人说我们自己的音乐也很厉害,来学习你们的是因为喜欢…这样子说不是更酷吗?”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PiaTXhNEBpIxVH36pwkmxib7cLncoEXXtF6KvuYCa7ne9ZialhxqckqsQ/0?wx_fmt=other


影片最后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来源于陈惊的表白,她说:

“以后回忆起17岁,你一定比现在的我们要后悔”。

她这句话倒是不一定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能拿自己的那套去定义别人,你怎么就知道人家会后悔?

人家认真学习不想谈恋爱有错吗?这样就是懦夫了?只是因为跟你选择了不同的路,就说人家以后一定会后悔?

未免太过独断了吧。

触动我的不是这句话,而是陈惊当时所处的环境。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HiaBYaPicjaSPcqd7e9H4jDjbu93aWtOdia4KmpWLRRaZ0XK1g5VPAk5w/0?wx_fmt=other


站在蜡烛摆的心形阵里,穿着自己认为最美的衣服,站在喜欢的男生楼下,大声的喊出:我喜欢你。

这难道不是我们青春时所认为的最酷的事情吗?

那时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个不知在纸上来来回回多少遍的名字。

有人是因为父母,有人是因为老师,有人是因为学习,但我相信更多更多的人,是因为没有勇气去喊出这个名字。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aM5wdAaS9vt5xEp2ciaHX8WOewRpnXrQhnGD9rFhiaE8o2kibfS5MpoEA/0?wx_fmt=other


情窦初开的年纪,偷偷喜欢一个人是属于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怕被闺蜜知道闹脸红,怕被兄弟晓得没面子。

能够像陈惊这般直挺地站在喜欢的人面前,说出我喜欢你四个字的人,无疑是真正的勇士。

如果我是现场的一名同学,我一定会特崇拜这姑娘,她可真厉害。

说到底,《闪光少女》仍是一部青春片

https://mmbiz.qlogo.cn/mmbiz/IMPVbhApPbSYgibic2IreRicIuVsA1icXljBOFJIXYyjmrPg1Et08SA4FDiaVeBW03iaWnucW3rTznZrdlk6cOfG0dKg/0?wx_fmt=other


无论是二次元,还是古风,还是民乐,他们所象征的,是青春年少时所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东西。

放在十年前,我们的青春会是《放羊的星星》、会是CS、会是马小跳。

放在二十年前,我们的青春会是《流星花园》、会是俄罗斯方块、会是田晓霞。

喜欢的东西永远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心底都曾装过的那个Ta。

当初没有表达的心意,是否会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轻描淡写地说出一句:

哈哈,那个谁,我喜欢过你哎~

但这一个简单的“过”,误的却可能是一个不简单的一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