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她是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因为经常在微博(@杏仁马丁医生)与我互动,在私信里留言,跟我聊了很多她对于这个行业的看法,于是我让她整理了出来,在六一儿童节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推送给各位,尤其是儿科医生,我相信,她的文章里,一定也有你的烦恼和梦想。
↑我工作照很少,这是去年六一给小朋友表演节目的时候拍的
我所在的科室,是个特别的科室,这里的小朋友病种比较单一,80%是脑瘫的小朋友。我是一名中医师,日常工作就是在门诊给孩子们做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治疗,孩子们的治疗时间每天是固定的。我每天工作八个半小时(其实正常工作时间是七个半小时,因为小患者太多,我每天自愿留下来多工作一小时),在这八个半小时里,我要完成17个小朋友的推拿,12—15名小朋友的针灸,另外还有每天门诊过来的穴位注射。几乎每分钟都在干活,没有空闲,上厕所也要跑着去……每天都会忙到满头大汗,身体很累。
科研上,医院里要求一研一题,所以每年都要努力申请课题,我现在有一个市级项目在手里,快结题了,但是每天好忙,估计要申请延期结题。
待遇上,工资拿到手刚刚三千出头,奖金也要看科室效益,我们科纯手工操作,几乎算是医院收入垫底的科室,大概一个月三四千吧。现在过节基本没福利,就是偶尔医院搞个趣味答题,小型运动会之类的会发点洗衣液什么的……
我们科室的小朋友都是需要长期康复的,我们和孩子们还有家长的相处,少到三五个月,长到三五年,与其说是医患,不如说我们之间更像是朋友。随着一天天的相处,我们可以互相理解,工作的时候心情是很轻松的。
我的家人,还算是支持我的工作,但是随着工作强度越来越大,我的爱人和我的妈妈比较心疼我,他们有时会说,太累就换个岗位吧。但是我的爸爸总是鼓励我,年轻人就要累一点,有这么多小朋友家长认准你,那是你最大的成就!所以现在一直用老爸的话激励自己。
对于我来说,这些都不是最让人发愁的,我最大的愁是无休无止的考试。我现在准备住院医师规培考试,其实这个考试我在三年前原先老家的医院已经完成了,因为老家那边不是很规范,没有发证书。三年前到了江苏这边的医院,之前的规培得不到认可,我顶着33岁的“高龄”重新回炉再考一遍,再加上医院平时各种培训和三基考试,我这两年每天下班都要留在科室继续看书三小时。我现在是一个二岁孩子的妈妈,我多么想回去多陪她玩一会,三岁之前是孩子的黄金时间,我都没有办法多多陪伴她,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此外,这种没有意义的考试完全无法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它占用了我去深入研究自己专业的时间,可能未来三年我的技术都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这是最让我失望的。
目前儿科医生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可能儿科医生会越来越少。因为承受的压力太大了,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对医生期望值大,而孩子生病又不会自己表达,医生只能通过家长的描述和自己的经验判断。我一直认为,愿意做儿科医生的,都是有爱心有耐心的,不然他无法坚持下去,光是一整天听孩子的哭声很多人就受不了吧?
我这个岗位,真的很特殊,有很多泪,也有很多爱。能够把孩子带来我们这里的家长,都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家长。很多脑瘫的孩子,可能一辈子也没办法自己生活,但是家长们不放弃,他们都可以这样坚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百分百为孩子们努力?!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这里的每一个家长在孩子被确诊的那一天都痛哭流涕…但是,后面我看到他们满满的正能量,即使孩子以后不能走路,他们也不会放弃,他们在做父母能做的事,而我在做些医生能做的事。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孩子们从这里“毕业”!一个孩子“毕业”,开心的不只是一个家庭,它就像一个榜样,一个旗帜,让其他家庭,还有我们整个科室更有动力。我跟大家分享2个真实的故事:
爱的故事之一:心心的愿望
心心是个双下肢瘫痪的女孩,她在我们科康复了三年,我记得最初见到她的时候,她告诉我,她想走路,她想跳舞!
原本心心是会走路的,四岁的时候忽然发病,以后就无法站立了……最初的康复过程中,她会发脾气,也会任性,后来慢慢学会了理解和配合,她说要做我的小助手,要和我学针灸推拿,别的小朋友针灸哭,她告诉他们要坚强,然后唱歌给他们听;我给别的孩子推拿,她会学着我的样子做,说学会了长大也做医生。
慢慢的心心可以扶站了,可以扶走了,她也长大了……在我们科去年的六一联欢会上,心心穿着公主裙,带着小王冠,慢慢走上舞台,用充满童真的声音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我在舞台的侧面,看着心心稳稳的站在那里,做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不知不觉我泪流满面……
之后心心毕业了,去上小学了,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开始了她的校园生活。直到现在还经常收到她的微信,“阿姨你好吗”“阿姨我想你啦”……
爱的故事之二:最难忘的告别
轩轩说,他最恨那个撞了他的卡车司机了!!
从这么小的孩子嘴巴里听到如此充满感情的“恨”字,我是第一次。但是那种情感,我懂,每次他这么说,我都很心疼,会摸摸他的小脑袋。原本轩轩是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会走,会跑,是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
每次针灸,他都很坚强,但我可以感觉到他在忍耐,像个小男子汉一般。轩轩喜欢和我谈人生,比如长大了要做什么,比如将来要娶个什么样的女孩做老婆。
两年多,我们科的医生和治疗师见证了轩轩的进步,也终于迎来了他“毕业”的这一天。虽然轩轩走的还不是很好,但是起码可以靠自己挪步了。对于他的家人来说,这样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回老家上幼儿园了。
临走的那一天,轩轩对我说:“阿姨再见,我再也不用每天看见你们了!虽然你们对我很好,我也喜欢你们,但是我可以走了,我再也不要来康复了!”轩轩回去了,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是我听到的最特别、最感动、最难忘地告别……
我希望有一天,小儿脑瘫康复的医生和治疗师这些职业能够消失,因为那就意味着世界上不再有脑瘫的孩子。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希望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早日毕业,离开这里,回归社会,希望不要在这里见到他们,因为那就意味着他们找回了自己应有的幸福童年。同时,希望我的女儿,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慢慢体谅妈妈的工作,希望儿科医生的待遇能提高,越来越被大众所理解。
注: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马丁医生
澳洲全科医生/移动医疗app杏仁医生创始人
新浪微博:@杏仁马丁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