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乃“蔡州八景”之一,但她并不是海,其原名“南湖”。因历代修城墙、筑河堤都在城南取土,慢慢这里积水成池,始谓:南湖。
   
明嘉靖二十四年,就藩汝宁府的崇庄王朱载境出资在此修建“观音阁”,还仿浙江普陀山“南海”圣地,植竹栽莲,供奉观音。同时为增加游人乐趣,又在湖心筑岛,岛上修亭,由引桥外联,名曰:“小瀛洲”。入夏,这里竹林摇曳,荷香飘逸,颇有“南海”神韵,故称“小南海”。
   
如此迷人的景致,不仅让府城百姓陶醉其间,也引得不少文人墨客争相光顾。他们在湖中荡舟,或高谈阔论、或曲水流觞,有时也会忘乎所以地“荷衣惠带荔为裳,一任旁人笑楚狂”。不仅如此,连当时汝宁府最高长官——汝宁知府,也常携僚闲逛。
   
明朝连续两任汝宁知府——黄似华和苏光泰都曾先后来此观光,有诗为证。首先我们说一说,明朝知府苏光泰。
   
苏光泰,字交宇,号来卿,濮州(今范县濮城镇)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初任山西平阳府推官;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擢(提升)汝宁府知府;后擢河南右布政使。著有《适适草四卷》。苏为人性刚直,寡交游,有不当意者辄引避去。然好施,人或以急求,立济之,无吝啬,多惠政。
《太守东郡苏光泰携僚友游南湖》
春风鼓棹即沧洲
春水盈盈景色幽
树影浮沉天外转
山光浓淡座中收
偷闲暂作江湖长
为客何惭李郭舟
莫道胜游非赤壁
天中风土近黄州
  
另一任知府黄似华,也经常携僚来此观光。
  
黄似华,字邻初,四川内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万历三十四年,任河南汝宁府知府;万历三十八年任云南佥事;天启元年三月升任云南按察司副使;天启三年三月擢云南省布政使司右参政。
《游南湖》
千亩城南地
清流汇作湖
王孙开别业
冠盖枉前驱
隔岸浮清障
迎门长绿蒲
怅然尘壤外
  何处觅蓬壶。
  
两位太守,一位来自时称“东郡”的河南濮阳;另一位来自四川内江,虽异地为官,但久在他乡即故乡,从两位太守的诗作来看,他们无不把汝宁府城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尤其是苏光泰的一句“莫道胜游非赤壁,天中风土近黄州”,把汝宁府城的小南海与黄州的赤壁风光相提并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汝宁风光的炽爱与赞誉。继任太守黄似华的诗作,写出了黄太守形离案牍后的惬意,还为我们记录下了几百年前小南海的成因,及南湖景区集宗教与休闲为一体的浪漫风情。
   
连续两任知府皆为南海赋诗赞美,可见,当时小南海在府城人心目中的位置之高。为此,我决定到小南海,夜亲身感受一下这个百年前令人赞不绝口的故乡名胜。
  
一个明媚的春日,携友至小南海遗址,如同苏轼《赤壁怀古》里浪漫的故国神游,我也要领略一下这里神秘的南海古韵……
   
走进小南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色画图。
   
站在通往小瀛洲的引桥上,轻扶桥栏,环顾四方,桥下流水潺潺,身旁垂柳依依,放眼那树木参天的湖心瀛洲,闻听水岸花间生灵的翠鸣,一股浓浓春意,扑面而来。我兴奋地调动每一束思维的神经,拼命地搜寻古老与现代的对接;我还试图穿越遥远的时光隧道,回想五百年前,彼时的南湖晚景,我仿佛看到了,湖面小舟缓缓,清风牵衣;湖心亭笛声悠悠,游人忘返……愿美丽永驻,浪漫永远!
   
由于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开发,眼前的小南海规模正日渐缩小。令人欣慰的是,与之比邻的南海禅寺承接小南海衣钵,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佛教圣地。此时的小南海可能略显沉寂。但眼前这历经百年风雨吹打,如今却还风采依旧的南海遗迹,仍不失为是一块放松身心、栖息灵魂的人间净土。
http://s2/bmiddle/003plTAyzy7AFp5p1xDd1&690
http://s5/bmiddle/003plTAyzy7AFpoAgN6a4&690准提楼
http://s5/bmiddle/003plTAyzy7AFpmFI1u44&690引桥
http://s4/bmiddle/003plTAyzy7AFp8inXZf3&690小瀛洲
http://s4/bmiddle/003plTAyzy7AFp9bfDJ33&690南湖
http://s10/bmiddle/003plTAyzy7AFps0H9vd9&690小桥流水
http://s5/bmiddle/003plTAyzy7AFpq2DIM24&690南天门
http://s5/bmiddle/003plTAyzy7AFpcbDqQa4&690悟颖塔
http://s6/bmiddle/003plTAyzy7AFpv63u535&690南湖泛舟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