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说岳阳桥多,这些岳州古桥你见过几座?

(2016-06-13 17:44:16)
标签:

杂谈

    古岳州有几十个像蛇骨一样的小山丘浮黛在洞庭湖上,所以称之为“巴丘”。岳阳多山多水,河道湖汊密布,架桥设梁是当时人们交通出行的首选。古时候,补路修桥对于地方官吏来说,是政绩的一种体现,对乡绅村夫来说,是贤达的一种证明,并且成为了一种风尚得以流传。
    所以说,岳阳桥多。
    在古代岳阳,官府、乡绅、贤达、僧道热衷于做这种积德行善的事,或募捐或集资或独家修造,如湘阴邓婆桥,汨罗三姊桥,岳州梅溪桥,巴陵(岳阳县)步仙桥,临湘万峰桥等。还有任公桥、马公桥、张公桥等,直接以捐资修造者的姓氏作为桥名。由于岳阳城山丘众多,四面环水,湖汊出没,丘与丘之间的连接只能是桥。为出行方便,岳州城修建的桥梁,大部分是石桥,也有少部分木桥。据清《巴陵县志》记载:岳州城内外(铁路以西)先后建有15座桥梁,城内的有花飞桥、吊桥、状元桥、勿翦桥、紫来桥、滨阳桥;城外的有孟家堤桥、梅溪桥、南津桥、迎晖桥、枫柳桥、竹荫桥、九龙桥、枫桥等。这些古桥几乎都找不到踪影,只留下极个别作为地名在使用,有些甚至连地名都让人忘记了。
    岳阳有“三桥不见桥”之说,这是指吊桥、竹荫桥与梅溪桥。吊桥位于洞庭北路与巴陵西路交汇处,明朝岳州府的南门,城外便河(现在称汴河)上可以收放的桥;竹荫桥位于老城区竹荫街;梅溪桥位于铁路洞口,明朝时此处有一个湖汊,一叫杨梅溪的老人捐资在此修桥,故名梅溪桥,这座桥与真正的“梅溪”无关。但岳阳城确实存在一座梅溪古桥。这座桥在经开区桥石村桥石组的梅溪溪河之上,清朝宣统年间由一位苏姓老人修建,他的后人叫苏桥生,就住在桥边上。此外,岳阳曾经的古桥还有胥家桥、落马桥、高桥、花板桥、吉家湖桥、花桥、土桥、虎啸桥、监生桥、康王桥、金凤桥、大桥湖桥、增和桥、四眼桥、龟山湖桥等。
    岳阳古桥留下来的多为花岗石质或青石质材料单孔、多孔拱桥,也有少量石板桥。最有名的要数岳州三眼桥。这是一座三拱大石桥,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三眼桥原名通和桥,是座用方麻石垒砌的联拱石桥,由麻石闩逢对榫砌成,每两块石头合缝的地方,嵌有几个腰形铁楔衔住,使全桥成为整体。桥长48.6米、宽8.89米、高15米,古称万年桥,现为省保文物;岳阳考证年代最长的桥为平江“仙人桥”,也叫彩虹桥,位于平江虹桥镇桃霞村桃花洞口,桥长26米,桥身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整座桥身用巨石1500块。历史上是平江县三墩、钟洞、虹桥、天岳关等地去县城的必由之路,相传该桥由陈惟一道士在宋朝永定年间将建;岳阳古桥中最年轻的一座桥,也是唯一一座近代工业桥梁“粤汉铁路岳州南津港大桥”,该桥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亲自设计。该桥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炸毁,现存桥面为原粤汉铁路故道;设计最为精美、工艺最为复杂、建造难度最大的应为平江浯口镇浯溪古桥,这座双曲拱石桥近似于一件工艺品,表面光洁,用料平整,所用石材都是按木工的卯隼工艺打制成型,再对接成桥。曲面弧度如此之小、应力处理如此独特的古桥,应该在中国桥梁史上留下一笔。
    此外,岳阳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古桥:汨罗双江桥,临湘鹤仙桥,张谷英“百步三桥”等。 □文/图 张小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