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国粹山人
国粹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22
  • 关注人气:1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2015-05-25 19:34:08)
标签:

北宋徽宗

大观通宝

瘦金体

旋读折五

白铜母钱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它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等多种版式。有直读之大观,也有旋读之大观遗存,总体而言,其制作精致美观,地章平整,面文和缘深峻。宋代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们观赏、收藏的丰富宝藏。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其中所有大观钱中,最为名贵的为特大型与折五大观钱。

 

北宋货币大观通宝,是由徽宗御题钱文。通行以小平折二钱为主,其间也有大钱流通、钱币的轮廓,尺寸都有一定标准。中国历代铸币钱文,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宋代赵佶的“瘦金书”为第一,有“风流夫子书大观,铁划银勾字字端”之誉。其他钱文书法虽好,风格与常人书法大同小异,而瘦金书却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别受人喜爱。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徽宗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于文化、艺术等领域里。在货币文化的创新上,他也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自创的“瘦金书”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把书法艺术推上了峰巅。赵佶的书法初学黄庭坚,后自成一体,被称为“瘦金体”,铁划银钩劲瘦淡雅,风韵别致,堪称一绝。

 

他写的钱文与众不同,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手迹,这充分显示出他的书法艺术个性和美感。钱文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点,坚画收笔带钩,撇如匕首,按如切刀,劲健有力,洒脱自如,加上廓深肉细的精湛作工,更显得豪纵俊逸,气度不凡了。特别是“大观通宝”四个字,有简有繁,在圆钱上本不易处理得当,但他能部署、配置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今天上博展示之大观钱为御书钱“大观通宝”折五钱。钱币穿郭匀称规整。直径34.5毫米,厚4.2毫米,重16.8克。钱文“大观通宝”字体纤秀,气韵贯通,“通”字为宋代方头通(通字“甬”头写作方形)。背面无铭文。大观通宝四字旋读,形制折五,钱体厚型;钱文典型徽宗瘦金书,笔划纤细,书写流畅,起顿得力;字口异常深峻,正背穿边廓凸起深邃;地章平整,轮边光滑。一眼扫去,门开见山而不能不为其精美精铸之品相所征服,不夸张的说,这乃是亦今为止最为美轮美奂的大观泉之一!

 

然而折五钱因其罕少有出,故有其他泉家也曾提到折五大观十分罕见,不知是真有所据还是人云亦云。据此,我认为折五大观可能确有其物,因为是虚值大钱,开铸时间当不早于大观元年二月始铸折十大观之日,停铸时间不晚于大观二年停铸折十大观之时。究其原因,或为找零方便,或因当权者亦稍有羞耻之心,知道以虚值大钱掠夺百姓财富不光彩,适当搭铸不是特别不足值的折五大观以安抚民众而已。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接下来我们来以细查此钱诸多特征,直观看泉体材质,几乎可以辨识为白铜。但是,根据我其它钱比较之,并结合包浆特征(主要是地章)察之,此钱似乎背大火烧过,地章在放大镜下,察有炭灰之类物质残留包裹钱体表面,针挑刮之可掉落,露出原来之材质原色。另外材质表面感觉此泉材质纯属白铜的话,确有些特征不太相符,本品钱文和廓面被擦拭后呈温润之白色银光,放大镜下,面布凹陷岁月侵蚀小坑。地章是其包浆保留之主要面积,字体银白色包浆厚实,文字反光,细看似白铜度镍之感,该层材质紧贴其面,轮廓局部黑色深入钱骨,大部分地方传世人为磨失包浆,形成了本来材质之原始之色。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虽为此,然还是可以辨识其非现代短期形成的形态,没有几百年时间,是无法形成如此之自然天成之包浆,故非伪作能为之,再放大镜下看,似乎本泉同时具备银材质包浆之通常表现。部分字体由于材质的质软,表面有轻微磕碰缺失。是故,综观本品各要素特征,乃宋代时期官铸之精品无疑。同时,有经验的泉家皆了解,史上各朝白铜材质钱品,均铸制精整,品相极佳,往往为样泉之质地。察本品亦然如此也。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细察此大观旋读钱,其铸相之规整,文字之清晰端庄,秀丽,整体布局之协调合理,字廓之深俊,线条之精细清晰,显然又非为一般大观钱之貌相,其确极具母泉之貌,是故,我以为此泉当为母泉之可能性大矣。关于旋读大观,史谱无载无论。近年见出一品旋读折十大观通宝铜钱(见后贴图)。查相关资料,见《收藏》杂志20105期载得一文《对几枚珍稀古钱币的探讨》,其中谈到大观旋读钱,其形制风格与其他徽宗钱并无二致,只是钱文大观通宝四字,由一般钱的对读变为旋读,通字和观字换了位置。无独有偶,早在1988年《中国钱币》第2期,就刊出了一枚旋读大观通宝小平钱,只是这枚钱为生坑,钱文为楷书,该钱做工上乘为官铸。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旋读大观通宝笔者认为应为官铸无疑,是当时的试铸钱。显然,大观钱史有试铸旋读样钱基本上应无太大疑问。由楷书小平旋读到瘦金书折十旋读的相继出现,此点便可以说不能排除其它形制也有试样。如今,我们来看这枚折五旋读大观,当能印证此推论也是有理有据之辩证唯物主义观也。

 

总而言之,一些遗存罕少之版式珍泉,即使没有诸谱记载,然实物有出,经过研究专家考证得知,即无需赘述,显而易见,实物实证,由不得胡乱臆否,清者自清,对者自对。此泉乃大宋徽宗官炉之试铸力作,略懂泉学之人,即能明鉴。故天下藏家其鉴泉方法之论是否正确,进而其心态是否端正,当今所谓泉家不但非静以修身,潜心学问,反以食古不化的观念毒害一些古钱爱好者,不但不懂古钱收藏与鉴赏应唯物、唯实,尊重客观,与时俱进,反而视所谓泉家的著述为教义,可悲可恨。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北宋珍罕《大观通宝折五旋读含银白铜母钱》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