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珍《大中通宝背广五水坑铜钱》赏析

标签:
明太祖大中通宝背广五水坑钱试铸珍罕 |
大中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1367年)始铸于应天府。“大中通宝”铸期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称帝前铸大中通宝,龙凤十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平陈友琼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货泉局,铸大中通宝钱。颁行五等钱式,增铸“当十”一种,背穿上“十”字。二是,称帝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再铸。第二次续铸时,钱背铸各省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形制。
在大中通宝背纪局钱式中,谱载背“广五”一品拓图,批曰:“仅见”品。此表明“大中通宝背广五”一式,前谱著者鲜见,乃为大中钱之珍罕品种是也。仅见者,要么著书者只见过一品;要么泉界都只见过或者听过有此一品,一句话,“仅见”,乃为公开见到的数量。
鉴其锈色包浆。展目观之,此钱锈色独特,钱体黄褐色中闪现黄灿之光,钱体斑驳而无其它诸色之锈,此般锈色,正是典型南方水坑之品。其上闪耀之金黄灿色,经察非鎏金,而正是长期水下藏匿所形成的返金现象(水质好而水底多砂所致)。复观其铜色,青铜质地,铜色亦是无比老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面左右缘之下,已然各见一小洞,此乃当年出土时之锈洞,可见其曾经入土埋藏时间至少也是百年以上,更可证其耄耋之龄矣。至此,无需再辩,此锈色锈质乃天成之相,也是最难伪制的地道水坑锈色,实为无比真实可靠。
其钱体铸制规整,边缘廓正,地章坦平,轮穿干净,尽管体上几多斑驳凹坑,然不掩其工。钱文书意遒劲,大字布局,协调规矩,字廓深竣而清晰,大中钱之特有风骨彰然显露。一言以蔽之,此乃大门洞开,五岭尽见矣。
本品广五大中,相对而言,品相甚佳,尤其是钱背之“广”字,更是清晰有加,谱载拓图模糊之“广”字自不可相提并论。检索可知,目前为止已经数枚广五大中亮相公展,然良莠不齐,材质有别。看真切的枚展,似乎也版式不同。愚见以为,在明确疑品之外,开门品也恐有材质铸期之不同而致出现版式之差。(以上文字引自京川游侠师友对此泉的考证文章,致谢)